商業週刊/林懷民:稻田的風讓人願意放下一切

文/遊惠玲

「如果你安靜下來、願意傾聽,你會發現池上稻浪是溫柔的,那裡有水、有鳥的聲音。在我的經驗,在臺灣很少看到一『大』片田,是沒有阻隔的,遠景就是山,讓人覺得非常特別。」

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正回憶着他在臺東池上所見到的稻作景象,他誇張的拉長了「大」字的音節,我們彷彿也跟着他去到了那片遼闊的田野

他說,得天獨厚的花東縱谷,日夜溫差大,風四季不斷,「雲很多、風很大,陽光來了又去,照得稻田黑一陣子、白一陣子,細微的東西非常多、光非常敏感,在那幽微的光裡的顏色最漂亮,層次是最好的。」

今年是雲門舞集40週年,雲門推出新作《稻禾》,林懷民說,他的創作靈感,就來自於臺東池上這片大地。

爲了編舞,他苦思良久,「這就像你很難訴說自己的母親,因爲太熟悉了。」爲此,他邀請了攝影師張皓然,到臺東池上蹲點兩年,把農村的四季時序,放到約兩個小時的舞臺畫面裡。

如果你以爲稻作是靜謐無聲的,那就錯了,大風起,稻作婆娑起舞,相互摩擦滾起千捲浪,聲響仿如浪濤。而在火燒土的烈焰中,確實讓人感受到生命消逝,與再生。

秧苗成長茁壯,120天后成熟收割。收割後,農夫要點燒田火焰稻梗化作春泥,成爲來年稻作的沃土。接着,注入圳水養地,空悠悠的稻田映着山景,等待翻土,隔年春耕當「驚蟄」來臨,秧苗再次種下。

這年復一年的場景,在張皓然的鏡頭下一一呈現,對林懷民來說,這就是「生命的輪迴」。他對稻作的詮釋,隨着生命階段轉換。

薪傳》演出時,林懷民讓舞者臺上插秧,表達先民聲嘶力竭的耕種,那是1978年,5歲的雲門舞集在首演時,正好碰上中美斷交。之後,在《流浪者之歌》裡,林懷民讓三噸半的黃金稻米從天而降,那一刻,雲門以「華美寧靜」來形容觀衆都震懾了。

今年,雲門40週年,林懷民想談《稻禾》,「但是,這次舞臺上卻看不到一粒米。」林懷民決定以土、風、花粉日光谷實、火、水等章節來訴說稻作與生命輪迴,「花粉就是做愛,和人的生活是一樣的,燒田的時候,我讓男舞者集體打架,很容易看得懂。」

池上的自然景觀好,但更讓林懷民感動的,是這裡的農人。爲了守住零電線杆田園景色錦園村村民情願摸黑種田,也不要設置張牙舞爪的路燈

訴說起與農人間的互動,他的笑容掛在臉上,「從前,我看農民是很辛苦的,但池上的農民,卻是很自信篤定的,他們都是科學種稻,對於自家作物有種『pride』(驕傲),專業上的驕傲,不會覺得『見笑』(臺語:丟臉)。」

採訪當天,爲了拍照需求,林懷民來到距離住家咫呎之遠的關渡平原,「啊!這裡有這樣的地方呀?」我們瞬間看見一代大師返回青春小童,彷彿兒時在田間玩耍的情景,「大概是看到稻田、流水,我整個人都放鬆下來了吧!」這就是稻田的神奇力量,安定,能撫慰人心

【 更多報導

 準博士生嘆:唸書半輩子,被爸媽嫌「不如考上公務員

趙藤雄:一坪250萬很貴嗎》有錢人告訴你:六大都會區房價要跌了

 超毒!神奇泡棉連細菌都長不出來,你還用來洗碗

臉書營運長:我在Google學到這輩子最棒的生涯建議是...

 別誤會了!醫生沒那麼好賺,一筆一筆算給你聽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週刊》。※ 本文由商業週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