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考古重要發現!

來源:紹興文史

遙遠的歷史,總是以文獻、考古、傳說爲後世人洞悉。

文獻是後世人撰寫,難免會有修史者情感因素或時空隔代引起的偏頗;口頭的傳說和民俗風情,更只能作爲了解真實歷史的參考;唯有考古發現,就像揭開當時歷史的面紗,能讓後人直接面對歷史的橫截面或定格的瞬間,近距離觸摸那曾經的面目。

紹興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境內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夏商周、漢六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各個歷史時期均有燦爛文明存在,地下文物遺存衆多,文化發展序列完整,古今疊壓,傳承有序。文物資源富集,被譽爲“沒有圍牆的博物館”。

2023年6月我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有幸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考古發掘資質證書,具有了獨立開展考古勘探、發掘工作資質。據統計,紹興市1949年至2023年間,總計開展考古項目不過300餘項。自2023年市考古所取得考古發掘資質以來,已承接省、市文物局考古調查勘探項目307項,勘探總面積約798.7萬平方米;開展考古發掘工作18項,發掘總面積已超過1.2萬平方米,發掘古墓葬480餘座。出土完整及可修復文物3000餘件,標本1500餘箱,文物標本數量已過萬件;完成文物修復1000餘件。

曾幾何時,隨着周邊省市有關春秋戰國時期越國遺址的相繼發現,紹興作爲越國古都的地位,頗有“狼來了”的可危之感。

兩年來數量較多的越國遺址在紹興被頻頻發現和發掘,紹興是越國古都的歷史面紗正被徐徐揭開,並被有力佐證。

大湖頭遺址位於紹興市越城區人民東路,龍池山南側,東鄰平水東江,是一處完整的越國文化聚落,面積約15000平方米。2021年以來考古發現500多處遺蹟,包括建築基址、灰坑、灰溝、水井等,一處灰坑出土了3件原始瓷錞於和6件原始瓷句鑃,首次在越國文化遺址中出土成組樂器。遺址出土大量生產生活相關的各種遺物,包括數百件青銅工具與兵器,發現了稻米遺存與衆多植物遺存,其中有葡萄遺存以及當地特產香榧的遺存等,實證當時越國生業經濟發達、社會物質富裕,爲研究這一地區的生態環境、生業經濟、聚落形態和城市佈局提供了豐富的新資料。該項考古工作獲評“2022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

大湖頭遺址出土的原始瓷錞於和句鑃

大湖頭遺址出土出土的青銅工具和兵器

亭山越國遺址羣位於紹興市越城區和柯橋區,處在以亭山爲中心的會稽山以北C形盆地中,東至坡塘江,南到上港沿河,西至婁宮江、北到風則江,面積約7平方公里。2020年起,爲配合考古前置,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紹興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越城區文物管理所,在該區域內進行了一系列的考古調查、勘探、發掘。經調查,圍繞海拔125米亭山,周邊已發現東周時期亭山、南山、官家漊、南婁底、木柵橋、南山頭、朱家嶴、舒家嶴、外山、籟山等10處大型聚落遺址。

亭山遺址北區發現的漆繪木柱礎

南山遺址出土的“戉”字青銅戈殘件

亭山遺址自2021年至今,考古發掘面積已逾2萬餘平方米,取得重大成果。在遺址北區發現土臺北側建有臨水碼頭和祭祀坑。祭祀坑內歸置各類器物、食物、木炭等祭祀儀式時的用品。亭山遺址南區,發現建於人工臺地之上的正南北向大型建築基址,該建築先挖基槽置地垘再立柱,基槽兩端加設柱坑,柱坑內墊置邊長50~80釐米不等的漆繪方形木柱礎。現揭露東西長56米、南北寬10.5米,面積約600平方米。此外,遺址發現陶器、原始瓷器、金屬器、竹木器等以及動植物遺存,重要遺物有板瓦、磚,青銅的鼎、盤、舟、劍、王字矛、戉字戈,木漿以及馬、金槍魚等動物遺骸。亭山遺址羣考古全方面揭示了依山面海、河道縱橫的沼澤環境下,東周時期越國立國前後的社會組織結構、生業經濟、交通貿易、物質豐厚等社會生活狀態,爲研究東周時期的越國,提供了詳實的考古學材料,是全方位認知越國的基礎,爲越國都城考古提供了重要依據。

紹興市稽中遺址位於越城區塔山街道稽山中學內,原宋代紹興府學大成殿以北明倫堂至尊經閣區域。該遺址現存堆積主要分爲戰國、漢六朝、唐宋等時期,最深處距原地表5~6米。已清理大型建築基址、水井、灰坑等重要遺蹟40餘處。戰國時期建築基址發現兩種構築方式,一種由方形立柱、長方形墊板及墊板下圓木組合構成;另一種筏狀地栿由多條圓木橫縱間隔相疊壓呈網狀鋪設。戰國時期水井1眼,系木壁結構且首次發現,經碳十四測年井壁絕對年代爲距今約2530年。實證了文獻記載的勾踐建都歷史(因上面有漢代建築址存在,僅揭露越國建築局部,專家論證疑似“勾踐小城”王宮所在),是越國都城考古的重大發現。該重大發現首次在紹興古城內確認存在戰國時期越國的大型建築基,解決了古城內無越國時期遺存的一大遺憾,爲探尋越國都城格局提供重要線索。遺址發現的戰國時期越國建築和漢代建築,均採用了地下木構基礎與地上臺基相結合的建築形式,體現了溼地環境下越國傳統杆欄式建築與中原臺基式建築文明的有機結合,發掘區域3000平方米均分佈有大規模建築基址,是中國古代建築考古的重大發現。該遺址地層堆積深厚、出土遺物豐富,建築基址密集,延用時間較長,各時期建築等級頗高,是五代之前古代紹興長期作爲我國東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區域中心的重要實證。

稽中遺址發現的越國建築基址地栿

稽中遺址發現的越國木構水井

稽中遺址發現的越國建築基址

六朝時期磚砌水井

稽中遺址發現的越國與漢代建築基址

此外,2022年~2024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在紹興地區開展古代水利專項調查取得重大進展,確認古代水壩遺蹟25處,其中已獲得C14測年數據的21處古水壩中,早於越國時期的水壩共3條:裡木柵距今4700年左右,大塢、馬交山距今3300年左右。屬於越國水壩的11條,包括橫塘、長塘、塘城、裘家嶺、秦望、坡塘、雲鬆、黃廟、董塢、蘭亭、古城,C14年代均在距今2500年左右,其餘7處水壩屬於歷史時期。文獻記載越國曾在山麓沖積扇、沼澤平原和沿海地區,興建了山塘、運河、海塘等不同類型的水利工程,爲興越滅吳提供了後勤保障。測年確認的越國水壩處於會稽山北麓,呈半環狀圍護着北部的水網平原,揭示了越國都邑外圍大型水利系統的概貌,這些發現爲越國都城的確認提供了重要線索。

長塘水壩

裘家嶺水壩

紹興頭條,一座城市的閱讀入口

法律支持: 浙江學通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