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蔡政府心中最軟、最深掘的一塊?

中國時報社論

勞保年金財務危機迫在眉睫,勞保基金潛在負債達10兆餘元,未來50年累積財務缺口45兆元。與此同時,我們看到勞動基金收益率極爲難看,政府花錢卻非常大方,紓困、前瞻軍購,每個項目動輒數千億元,這代表勞保基金愈來愈依賴政府預算補貼,但政府預算愈來愈吃緊,將很難編列足夠預算支應勞保財務缺口。在雙重緊縮壓力下,勞動部決定啓動年金改革,這意味未來勞工繳交的保費增加,退休後的年金收入減少。

早期勞工退休時從勞保領取的退休金只能「一次領」,一次領對基金的好處是容易控制財務狀況,而且從長期來看,一次領的支出遠低於年金化的支出。2009年開辦勞保年金,勞保基金財務負擔快速增加,領取年金人數從開始的6.5萬人,4年就增爲50萬人,再4年就破百萬人,現在每個月領勞保年金的退休勞工達133萬人,而且繼續以每個月增加1萬多人的速度成長。

勞工年金逼近最低生活

增加速度如此快速,原因當然是每個月領的年金遠遠比一次領優惠太多了;依照計算,只要領年金達7年,領取的金額就超過一次領。臺灣勞工平均61歲退休,以平均年齡81歲計,勞工退休平均要領20年的年金。這就是必須推動勞保年改的原因:勞保基金每年4000億元的收入中,已經有超過6成(約2500億元)花在年金給付上。前瞻未來更恐怖,現在是戰後嬰兒潮退休高峰的開始,平均每年增加退休人數在15萬人上下。

在此同時,因爲少子趨勢,每年增加交勞保費的人數只有過去的一半,加上低薪影響,基金整體財務當然是支出快速增加、收入成長緩慢。3年前就已出現赤字,幸好當年勞保基金大賺近900億元而能維持盈餘,但隔年基金就出現虧損,精算報告指6年後將財務破產。

蔡政府要推動勞保年改是可以理解,但問題是勞工領取的勞保年金數額與所得替代率已遠低於各種政府年金。根據官方資料,退休勞工平均年金每個月1萬7000多元,與臺北市1萬7000元的最低生活費標準相近,連「中低收入戶」都當不成,屬「低收入戶標準」。如果依照學者預估給付減少1/4,平均月領只剩下1萬3000元不到,坦白說,退休勞工將只能維持極低的生活水準

這不是危言聳聽,即使我們用薪資較高的勞工來看,以目前給付標準計投保薪資爲最高級距、工作滿40年者,能請領到的勞保年金不到3萬元,即使加上勞退部分,大概月領4萬多,算是差強人意。勞保年改若減少25%,馬上掉到3萬多,恐怕很難讓退休白領維持中產階級的生活。

勞動基金收益率超可憐

我們要強調的是:勞工原本就是社會經濟較弱勢的一羣,勞保年金雖然給了退休勞工基本保障,但還是遠遠不夠,政府應先窮盡所有辦法讓勞動基金財務永續,萬不得已才能啓動年改;雖謂之「改革」,但無一例外是提高費率(勞工繳更多)、緊縮條件(更難領到年金,如延後退休年齡),當然必不可少的是減少給付、降低所得替代率。

但很遺憾的是,政府顯然距離「窮盡所有辦法」甚遠,就要對勞保年金增費、砍給付。例如日前公佈今年前7月的勞動基金收益率僅0.66%,令勞工非常無言,即使今年受新冠疫情干擾,股市一度大跌,但臺股早已回升,甚至屢創新高,勞動基金的表現顯然不及格。如果政府能有效提升投資報酬率,以基金規模之龐大,只要能提高1個百分點,就能增加不少收入,3年前勞保基金就是靠投資收益虧轉盈。

再者,原本《勞工保險條例》就訂有基金虧損由中央撥補的規定,但政府實際上從未撥補,對軍公教退撫基金卻早已撥補數千億元資金。依照勞動部的年改草案,未來政府每年將對勞保基金撥補200億元。坦白說,誇稱「勞工是心頭最軟一塊」的蔡政府,對千萬勞工竟如此苛扣現狀每個月年金給付支出就超過200億元,每年撥補200億元,簡單說就是「塞牙縫」。

政府願花1兆多元搞綁樁性質的前瞻計劃,花4000多億紓困,卻半數以上浪費掉,同時一方面挑起兩岸緊張,一方面花7000億買軍火,數千億搞潛艦國造,花錢如流水卻對勞工苛扣,蔡政府心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