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從日本救市成功,看大陸人行「印鈔買股」政策
大陸人行在9月24日的記者會「宣佈」股市注資政策,立刻刺激股市大漲。圖/中新社
中國大陸政府持續強力寬鬆的政策,提出「一籃子利多」顧及地方政府債務、銀行體系安全、防止房價進一步下跌、以及支持社會弱勢等全方位政策目標,但是「拉擡股市」無疑是最能代表利多政策成敗的指標,上海、深圳與香港股市在10月8日國慶長假期結束後經歷了劇烈的震盪,指數上沖下洗的幅度竟然超過15%,更強化了股市漲跌作爲此輪救市政策成敗的指標性。
陸港股市的劇烈震盪,給亞洲金融市場帶來強大的外溢效果,加上中美大國競逐的對立氣氛,陸港股市只要出現重挫,反中族羣就全面看壞,反之,只要股市回升,反美族羣就集體發出熱烈掌聲,雙方陣營均陷入情緒主導一切的短線視野,市場分析也鮮少客觀冷靜的中長期判斷。
因此,容我們先講結論:大陸是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23年GDP的總量高達17.7兆美元,陸港股市加總的上市公司總市值超過人民幣110兆元(約15.5兆美元),加上龐大的外匯存底與極低的外債,更重要的是北京政局強大的政治決心與執行力,只要出手救市,就不可能失敗。
經濟大國在過去20年都有危機救市的經驗,採用的政策也都非常極端、違背經濟學與貨幣金融理論,最終都能成功穩定國內經濟,避免重大風暴,日本(失落30年)、美國(金融海嘯與新冠疫情)、歐洲(歐債危機)都是如此,即使是遭到歐美金融制裁的俄羅斯,至今也仍然屹立不搖。大陸房地產泡沫風暴雖然已經多年,但是當局全面性的救市政策纔剛剛開始,手中的籌碼還非常多,只是需要時間發酵而已。
我們拿中日兩國政府,以及央行-中國人民銀行(人行)與日本銀行(日銀)對拉擡股市的政策相對照,就可以看到極爲清楚的圖像。大陸現在只是剛射出第一箭,最終一定要成功,至於時間與路徑,則還有待觀察。
上週五(10月18日)上海、深圳股市指數都大幅上漲將近3%,主要是人行公告《關於設立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有關事宜的通知》,對國有金融機構如銀行、壽險、證券公司「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是人行對股票市場選擇性注資的重大政策,也是整個救市組合拳中,對股市上漲最有幫助的政策。
人行在9月24日的記者會「宣佈」股市注資政策,立刻刺激股市大漲,三週之後才「發出通知」,後續還看市場狀況提供源源不絕的「額度」。總之,目前人行還沒有花一毛錢,拉昇股市的效果就已經極爲顯著,將來定向融資的規模也可看市場情緒來調節,操作彈性極大、一本萬利。
相較之下,日本政府在零利率政策施行多年仍未見效後,從2011年啓動「中央銀行直接買入日本股票」的政策,方法是日銀的量化寬鬆資金,持續買入股價指數ETF,日銀買進日股ETF的政策執行超過十年,直到新冠疫情結束、日銀逐漸退出異次元寬鬆政策後才停止。最終日銀直接持有日股的規模達到37兆日圓(約人民幣1.77兆元),最高時期日銀持有日本東京證交所所有上市公司總市值5.7%的股權,目前也還有3.91%。
日本政府拉股市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資金來源:日本退休基金。日本退休基金將資產的四分之一投入日股,到今年6月底統計的持股金額爲62.86兆日圓,與日銀的持股餘額,加總剛好超過100兆日圓,以目前匯率換算高達4.75兆人民幣。
人行的「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當然也是啓動「印鈔票、買股票」的政策工具,但是與日本最終使用100兆日圓的規模相較,人行的股市印鈔機纔剛剛開機。
陸港股市總市值高達110兆元人民幣,政府要拉高如此龐大的量體需要時間,政策不會立即見效,執行期間將是以年計算的長期政策,人行的「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是新款特效藥,未來也會出現抗藥性、效果逐漸減弱、必須轉換刺激方案的挑戰,只是請大家記得「絕對不要跟中央銀行對賭」這條鐵律,更何況跟日銀、美國聯準會(Fed)相較,人行還沒出印出一毛錢,就已經獲得股價顯著上漲的效果了。
北京政府高調救市,號角吹得震天響,實際上還是巧妙運用宣傳技巧、目的是提振國民信心,真金白銀投入的籌碼其實並不多。股市每天都有漲跌,象徵意義很高,對民心士氣的影響最大。但是,真正的救市戰場還是在房地產市場、在財政困窘的地方政府,因此政府一方面用股市來穩定民心,另一方面則持續拆解地方政府與房地產的火藥庫,這正是此波一籃子救市方案的核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