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疫情明天過後,兩岸沒有明天?

世界衛生組織。(示意圖/達志影像)

病毒無國界,對抗新冠肺炎首要應是政治放兩旁、專業擺中間,以世衛(WHO)指導方針及規範爲依歸,在科學與證據基礎上合作抗疫。臺灣在醫界及衛生單位努力之下,仍能勉力控制疫情擴散,贏得國人高度支持。但民進黨仍有過度政治操作、躁進妄爲之處,造成經濟、社會重大沖擊,兩岸敵意、仇恨升高,甚至棄國人在大陸疫區於不顧。疫情終將結束,但這些「連帶損害」造成的創傷將難以彌補。

臺灣口口聲聲雖說要加入WHO,但在行動上卻與WHO背道而馳。譬如WHO認爲禁止到疫區旅行,或拒絕疫區旅客入境對阻絕傳染沒有太大效力,反而對經濟與社會造成重大沖擊。但臺灣第一時間就全面禁止中港澳旅客來臺,已產生嚴重負面效應。

中華航空在給員工的公開信中承認,新冠肺炎造成「雪崩式」影響,2月份取消了1400航班,3月擴大到3000班次,包括中國大陸860航班與香港920航班。華航明指,政府爲避免疫情擴散,對周遭國家發佈旅遊警示,造成航班大幅取消。華航營運陷入困境只是冰山一角,整個觀光旅遊運輸業,甚至消費市場哀鴻遍野,這些都印證了WHO的預判。

民進黨過度政治操作

WHO將新傳染病定名爲2019冠狀病毒病(COVID-2019),簡稱新冠肺炎,取代具有歧視性的「武漢肺炎」,全球唯獨臺灣疫情中心及部分媒體堅持使用武漢肺炎,都與臺灣聲稱應納入國際衛生體系的訴求格格不入。

臺灣一再呼籲WHO應正視其資訊,將臺灣排除於中國大陸疫區之外,但本身卻對中港澳採取差別、歧視性待遇。根據WHO3月2日的疫情報告,澳門只有10個確診病例,0人死亡,香港98件病例,2人死亡,但臺灣一視同仁,早已全部禁止入境臺灣。南韓有4212確診病例、22人死亡,是中國大陸以外最嚴重疫區,而臺灣因政治考量予以通融,一直到最近才限制南韓人入境,日本疫情亦相當嚴重,卻依然列爲二級警告。

當然,新型肺炎肆虐全球,中國大陸難辭其咎,但公衛外交的真諦在於面對威脅時,全球密切合作,建立互信並公佈、分享疫情資訊,最忌諱的就是對疾病來源地區污名化、妖魔化,對疫情透明化及國際合作造成不利影響。臺灣卻處處將苗頭指向中國大陸,在「反中保臺」意識形態下,民進黨政府表露出對大陸的鄙視與敵對,在激化了民粹主義「仇中、恨中」心態後,又無力引導,只能任其惡化。

對港澳待遇不如日韓

最荒唐的莫過於近千名臺灣同胞因兩岸政治較勁,目前仍留滯在武漢,他們的苦訴與哀求,政府充耳不聞,甚至網路也有反對他們回臺的聲音,臺灣人的善良與愛心似乎已被政客的自私、冷血所遮蔽。香港已宣佈將派4班包機與17名醫護隨行,前往湖北接載港人回港。澳門也表示,將派遣包機接回滯留湖北的澳門居民。而陸委會雖一再強調,第2次華航包機都已準備好,隨時可以起飛,但對後續的航班大陸提議兩岸共飛,則不予理會,結果是這千名臺灣同胞只得繼續成爲兩岸政治對抗下的人質。

到目前爲止,是否能有效遏止新冠肺炎仍充滿變數,但臺灣因政治操作已使整體經濟蒙受沉重損失,恐慌焦慮形成的社會成本難以估算,更使原本就高度緊張的兩岸關係擴大成民間的仇恨,有人說「待中共走出疫災後,將是我們災難的開始」,這絕對不是臺灣人民所樂見的,也不符兩岸利益。

看看韓、日,以科學證據及同理心爲導引,而非道聽途說及仇外心態,讓軟實力與巧實力透過公衛外交發揮了更大功效,兩國都沒有禁止中國人入境,並相互伸出援手,多少化解了彼此的歷史宿怨。「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道不遠人,人無異國」,將成3國人民間的佳言雋語。南韓總統文在寅面對要求禁止大陸人民入境時堅定迴應,這是不合理、沒有實際利益、得不償失的作爲,展現了國家領袖的胸襟與格局。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爲了不禁陸客進入承受極大政治壓力。

「各民族之健康爲獲致和平與安全之基本,須賴個人間與國家間的密切合作」,是WHO的基本信念,也是公衛外交的目標。陸委會與外交部不使用具有歧視性的武漢肺炎,蔡英文總統對疫情采取超然立場,這些都是正面發展,假如兩岸能拋卻政治對抗,迴歸衛生專業及人道關懷,兩岸領導人仍可扭轉未來關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