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從恐龍扛狼看兩岸關係未來

旺報社評

民衆黨4週年黨慶大會,邀請TikTok網紅梵提斯帶唱神曲《恐龍扛狼》。梵提斯受邀是因他模仿柯文哲演唱這首神曲,發佈4天就吸引超過220萬人次觀看,網路爆紅。撇開柯文哲競選策略不談,這首源於大陸網紅的歌曲,紅遍全球后登上臺灣選舉舞臺,成爲短視頻時代兩岸關係結構改變的前兆。

網路流行文化東昇西降

正如先前流行的《一剪梅》片段「雪花飄飄」,《恐龍扛狼》是鄭秀文原唱作品《眉飛色舞》的大陸網紅二次創作。「恐龍扛狼」4個字沒有任何意義,只是雲南腔的諧音,但透過KUSO文化,很快變異爲美聲版、搖滾版,獲得全球抖音用戶廣爲傳唱和再創作,臺灣則出現「柯P版」,《恐龍扛狼》成爲2024選舉新聞事件。

KUSO並非新生事物,早已隨着社羣媒體時代流行超過20年,如今的改變在於KUSO不再只是小衆化的自娛自樂,已具有全球性的意義。主要是因爲大陸網路媒體橫空出世,出現TikTok、小紅書等能和臉書、Google並駕齊驅的國際網路巨頭,加上大陸億量級網路創作者「出海」,造成網路流行文化「東昇西降」現象。

根據網路流量統計平臺SimilarWeb,抖音在中國以外的國際流量前五名是:美國、越南、菲律賓、墨西哥和印尼,臺灣也有超過500萬用戶,在最常用平臺中排名第五。可見,中國大陸7億用戶之外,抖音國際版不僅成功打入以青少年爲主體的美國市場,更在東南亞雄霸一方,而東南亞正是未來20年全球經濟最具活力的新增長極。

換言之,無論是「雪花飄飄」、「恐龍扛狼」流行全球,還是抖音在美國與東南亞深深紮根,都揭示了一個事實:網路時代的「中國化」與「全球化」可以畫等號,各國即使在工業、科技領域「去中國化」,但在Z世代流行文化層面的「中國化=全球化」已建構完成,這也是義大利學者葛蘭西提出「文化霸權」從美國向中國轉移的重要指標。

十多年前藍綠在爲ECFA爭論不休時,蔡英文曾拋出「臺灣應從世界走進中國」,十幾年過去臺灣依舊在RCEP、CPTPP門外徘徊,ECFA後續協議也因太陽花學運而未能深化,臺灣既沒有走進中國,也沒有走進世界,反倒是「中國從世界走向臺灣」已成爲日常。對照蔡政府這幾年聲嘶力竭地防堵「大陸文化滲透」,何其諷刺。

上述現象對大陸具有啓發意義。首先,大陸要對兩岸交流與文化融合有高度自信,切勿被臺灣政治人物或特定媒體的誘導式言行帶風向,產生所謂「兩岸交流無用論」、「和平統一無望論」、「天然獨無解論」等偏頗認知,最終導致對和平發展路線的自我懷疑、自我譭棄。無論是抖音還是小紅書,兩岸民間自主交流、自然融合已是「現在進行式」,潛移默化之下,臺灣青少年對大陸的觀感也會和過往幾代大相逕庭。

「雪花飄飄」和「恐龍扛狼」原創曲目來自臺港,印證中華文化在臺港與西方流行文化的結合,在大陸網路強勢崛起的今天,仍然具有價值。不僅如此,王心凌在大陸重新爆紅、兩岸歌手《寶島季》廣泛引發大陸民衆對臺灣的好感,說明兩岸可以攜手用短視頻等新型網路媒介,推動中華現代文化「出海」,增加臺灣人對中華文化復興的參與感與成就感。

兩岸訊息傳播新典範

短視頻定點投放容易產生「同溫層」,卻是「去中心」的反權威傳播邏輯,新世代網民的識讀能力未必下降,反而會更謹慎地選擇自己信任的內容、更加批判地看待將信將疑的內容,一旦選擇相信就會深信不疑。然而,大陸與臺灣社會溝通時,往往習慣於自上而下、宏大歷史敘事與家國情懷,以及政治導向的宣傳思維,這在去中心化的傳播邏輯面前,恐怕會踢到鐵板。

如何順應扁平化的兩岸訊息傳播新典範,讓每一個臺灣民衆尤其是年輕人對大陸產生信任和好感,不再懷疑、恐懼或仇恨,短視頻時代給大陸機遇,但也存在「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