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大陸「新三樣」重塑世界工廠優勢
旺報社評
大陸3月出口年增14.8%,遠超過市場預期,扭轉連續5個月衰退的趨勢,也彰顯解封后大陸市場活力加速恢復。出口好表現加上內需消費與政府投資帶動,第一季大陸經濟成長率達4.5%,外資機構紛紛上調今年大陸經濟成長率,從5.7%至6%,不一而足。亮眼的數據,不僅對大陸經濟復甦有提振作用,對深陷衰退疑慮的全球經濟而言,更像是一劑強心針。
市場活力 加速恢復
根據IMF統計,若以10年爲單位,全球經濟成長最快的10年落在2001-2010年,平均年成長率3.9%,比另外3個10年平均高0.8%。這段時間正是大陸經濟成長最快的10年(俗稱胡溫黃金10年),年均成長率10.5%。習近平上臺後不再追求高速經濟成長,2011-2020年大陸經濟年均成長率6.8%,與此同時,全球經濟成長率也創下2.9%的10年平均最低水準。
這絕非單純的巧合,大陸經濟與全球經濟走勢息息相關,背後沒有太深奧的學問,就是全球化專業分工讓比較利益法則可以充分發揮。也就是說,在各國戮力追求自由貿易背景下,大陸做爲全球供應鏈最重要節點,不僅吸進全世界資金、原物料、零組件等生產端要素,也結合當地豐富人力與土地資源,加值轉化爲消費端產品大舉出口,成功扮演世界工廠的角色。
互利共贏的過程,一方面驅動大陸經濟快速成長,另一方面也帶領全球景氣繁榮。可惜的是,近10年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地緣政治緊張下出現逆全球化、非紅供應鏈等趨勢,加上東協及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崛起,中國的世界角色產生質變,世界工廠地位面臨重大挑戰。特別是自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打,美國刻意針對中國發起各式各樣貿易與科技制裁行爲,全面打壓大陸出口與高科技產業發展,讓這個挑戰更顯艱鉅。
不過,危機正是轉機,面對美國一波又一波的貿易制裁與限制,大陸並未坐以待斃,反而迅速反應與調整。不管是內部產業升級轉型速度加快,或是對外出口產品結構的轉變,都是清楚可見的例證。以第一季大陸出口數據爲例,整體出口成長8.4%,其中電動車、鋰電池及太陽能電池等俗稱「新三樣」產品出口,合計成長66.9%,成長力道遠遠高於整體,成爲拉擡大陸出口的重要動能。
中國製造 中國創造
「新三樣」出口崛起,去年已顯露徵兆。根據大陸海關總署統計,2022年大陸電動車、鋰電池及太陽能電池出口,分別成長131.8%、86.7%及67.8%,總計拉動整體出口成長1.7%。今年第一季更上一層樓,對出口成長拉動力提升至2%,佔比來到新高的4.7%。若從全球銷量來看,光是以電動車爲主的新能源汽車出口,2022年大陸就高達67.9萬輛,除較2021年成長1.2倍外,也持續蟬聯世界銷量第1寶座。
「新三樣」不僅是大陸出口的新增長亮點項目,更意味大陸出口結構的轉型與優化。尤有甚者,在出口增長、結構轉型與優化的背後,折射出大陸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趨勢,也代表內部產業結構的加速調整。這樣的發展方向,毫無疑問是正確的。「新三樣」這類代表高科技、高附加價值、綠色經濟,在全世界追求產業升級轉型與淨零碳排趨勢下,絕對是各國爭相發展的重點項目。
對大陸來說,取得「新三樣」領跑地位後,應把握機遇繼續延伸至更多高科技、高附加價值與綠色產業,重塑世界工廠優勢地位,甚至深入思考,如何藉此讓世界工廠角色再升級,從過去的「中國製造」轉型到「中國創造」。一方面加速內部產業轉型升級,另一方面因應外部美國製裁壓力,這不只是對大陸好,對全球經濟也是一股正向力量。世銀警告全球經濟恐陷失落10年,大陸經濟若能持續崛起,將不只是世界經濟的救命丹,更是全球經濟引擎的推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