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非統即獨民調 誤導民意
旺報社評
臺灣民意調查基金會公佈最新民調,52.8%民衆希望臺灣獨立,僅11%民衆認同兩岸統一,另有22.4%民衆期盼維持現狀。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分析,未來獨立纔是臺灣社會主流民意,藍綠政府長期宣傳「臺灣人民希望永遠維持現狀」並非事實,誤導國際視聽很久了。不過長期以來各類民調,「維持現狀」幾乎都是主流意見,統獨兩頭居少數,游盈隆的民調卻認定高達52.8%民衆認同臺獨,令人費解。
臺獨主流 神話分析
以《天下》雜誌1月所做的民調爲例,選擇「維持現狀」仍然居最多數(45.7%),雖是調查進行20年來的最低位,比2006年高峰時的63.6%減少了近18個百分點。選擇「臺灣獨立,但與大陸維持和平關係」比例(31.8%),20年來幾乎翻了1倍,但只拉近與「維持現狀」的距離,離超越仍有一段不小的距離。
俄烏戰爭發生後的民調,3月15日由臺灣國際戰略學會與臺灣國際研究學會所做的民調,儘管戰爭因素可能影響到兩岸和戰的氛圍,但有77.3%民衆選擇兩岸應維持「和平往來」,只有16.1%民衆認爲應「抗中保臺」,顯見俄烏戰爭把「要獨又要和平」的意見打回原形,這些民意應會轉向支持維持現狀。
其實,閱讀、思考政治性民調必須非常謹慎,臺灣各類民調對統獨意見會出現這麼大的差異,不只因爲各民調機構對「統」、「獨」各有不同的定義,問卷設計同樣也會造成不同的結果。
以政大選舉研究中心對統獨立場的界定爲例,建構統獨立場所依據的問卷題目爲:「關於臺灣和大陸的關係,有下面幾種不同的看法 1.儘快統一;2.儘快宣佈獨立;3.維持現狀,以後走向統一;4.維持現狀,以後走向獨立;5.維持現狀,看情形再決定獨立或統一;6.永遠維持現狀。在調查中會問民衆比較偏向哪一種。而趨勢圖的製作則包含以上6個選項以及無反應共7類。
在以上7個選項中,除了選擇「儘快統一」和「儘快宣佈獨立」是兩個極端的選擇之外,第3項到第6項,甚至包括「無反應」,都應歸類爲廣義的「維持現狀」。而廣義的維持現狀,過去歷年的各項調查,都在50%上下襬動,沒有出現爆衝情況。
採二分法 立場偏頗
維持現狀一直是臺灣主流意見,不管藍綠誰執政,「維持現狀」的兩岸政策始終是政策導向,誰也不會去碰觸統獨外衣。馬英九當政8年喊「不統、不獨、不武」,蔡英文也以《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關係條例》包裝她的「不統、不獨」,她當政6年,儘管口頭喊着「兩岸互不隸屬」,但也不敢去碰觸「法理臺獨」的紅線。
臺灣民意調查基金會的民調數據卻顯示,臺灣獨立纔是社會主流民意,因而讓游盈隆指責政府不分藍綠,長期宣傳「臺灣人希望永遠維持現狀」並非事實,而是假象、謊言或神話,但其實他的分析纔是「神話」。
就以該項民調詢問民衆,「國內對於臺灣前途問題有很多爭論,有人認爲『兩岸統一』比較好,也有人認爲『臺灣獨立』比較好。請問您的意見是怎樣?是『臺灣獨立』或是『兩岸統一』?」這種二分法的問法,跟政大選研中心區分6項指標的不同之處,就是簡化了統獨的選項,民衆只能在非統即獨的框架中做選擇,問卷本身就設下了陷阱。
在政大選研中心所界定的,現在支持維持現狀,未來再走向統一或獨立,這種意見不能簡單歸類到統一或獨立的選項中,仍應以維持現狀視之。做調查的機構不能幫民衆選擇,就像在選舉投票當時,不能引導選民的投票意向,否則就以違法看待。
同樣的,機構作民調,若刻意去引導民衆做選擇,也會影響調查結果的信度。而解釋民調者若刻意去誤導媒體報導有立場傾向的意見,那不僅是個別解釋者的問題,更是立場決定意見的偏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