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和平管控臺海 世界經濟福音
旺報社評
地緣政治緊張與經濟前景不明背景下,一年一度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吸引全球60多個國家政治經濟菁英參與。中國大陸對這次會議尤其重視,由國務院總理李強親自參加並發表演說,中國團陣容龐大,包括10位財經首長與企業代表共140人,傳遞中國對外開放的訊息。
李強赴達沃斯 承諾開放
中國團聲勢浩大引起側目,美國感受到壓力,連忙派即將卸任的氣候特使凱瑞代表拜登出席。李強是2017年習近平與會以來,大陸派出的最高層級官員,但當時中國團僅80人,足見北京對這次論壇的重視。
李強主要目的是招商引資,大陸面臨國內投資不足、資金持續流出的挑戰。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已超過外國企業在中國的投資,外資也在離開大陸,2023年第3季從中國撤資120億美元,是自2000年有記錄以來首次資金淨流出。
李強演說主旨是向國際投資者喊話,稱中國仍是全球發展的重要引擎,這幾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維持在30%左右。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5.2%,高於預期目標。他強調選擇中國大陸市場不是風險,而是機遇。他承諾繼續開放外資准入清單,保障外商企業國民待遇,並研究處理跨國公司關心的政府數據、跨境流通與參與政府採購等問題。他重申北京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不變。
相較北京對全球化繼續扮演和平鴿的角色,美國寧願談政治,絕口不提市場開放與經濟自由化。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演講談的是俄烏戰爭、紅海危機和臺灣大選中臺獨傾向候選人的勝選。他在接受媒體訪問與回答記者提問時,都聚焦在政治議題,多次提到臺灣剛結束的大選,除了讚揚臺灣民主與祝賀當選人外,還強調臺灣在半導體生產上的重要角色,重申美國希望臺海和平的立場。
拜登延續前任川普的保護主義路線,現在川普回任美國總統機率大增,美國對全球化的態度的確讓人擔心。川普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又遇上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上世紀末迅速推展的經濟全球化受到重大的阻礙。關注經濟與全球議題的達沃斯論壇希望全球化能持續推動,上屆年會主題爲「在分裂的世界中加強合作」,今年則以「重建信任」爲主題,看出達沃斯論壇對全球化前景黯淡不明、全球經濟受地緣政治干擾的憂心。
地緣政治緊張 外資卻步
中國大陸作爲全球生產鏈中極爲重要的一環,在西方「脫鉤」、「去風險」的國家安全意識與大陸自身經濟放緩的雙重挑戰下,2024年與世界經濟同樣面臨嚴峻的挑戰。北京對此有深刻的體驗,李強一行除到達沃斯宣揚北京改革開放的方向不變外,也會見各國領袖並接續訪問歐洲幾個國家。這意味去年北京與全球南方國家的外交有不錯的收穫後,今年與西方的外交關係將是交往的重點。
根據美國的研究組織「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Conference Board)去年11月的調查顯示,在中國的跨國企業高層主管對中國開始失去信心。該調查的信心指數於4月創下歷史新高72,現降至 54(滿分爲100),40%受訪者將減少在中國的資本投資。中方大陣仗展現吸引外資的決心,但還需要提出更多政策並能落實,以及更明確與穩定的政治環境與政治風向。
除了美歐對中國大陸「去風險」造成產業鏈的外移之外,地緣政治緊張也是外資卻步的原因之一。看來北京對周邊區域安全還是抱持謹慎節制的態度。臺灣大選後,外界擔憂臺海可能發生潛在衝突,以及衝突所帶來的嚴重經濟後果,美國在達沃斯論壇特意凸出此一憂慮。
不過北京已經將這次大選定調爲6成主流民意希望臺海穩定、和平交流。北京若能進一步降低在臺海的軍事威脅姿態,展現和平管控臺海分歧的決心與能力,創造開放與和平的經商環境,相信對兩岸與世界經濟都是一大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