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由部分富裕走向共同富裕
旺報社評
大陸經過40年改革開放,在完成鄧小平「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目標後,決心追求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在「十四五」規畫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提出「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規畫。浙江省日前發佈《浙江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實施方案》,宣示2021至2025年階段性目標。
透過市場經濟來達成
浙江以民營企業爲主體,不但城鄉發展較爲均衡,「藏富在民」程度也比其他省份高,人均GDP已超過10萬元人民幣,城鄉居民收入倍差僅1.78:1,是大陸實現「共同富裕」難度最低的省分,因而獲選。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要求,鄧小平在規畫改革開放時就提出,社會主義的根本目標是「共同富裕」,但不能吃「大鍋飯」,要讓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來,帶動其他人學習,才能讓國民經濟不斷向前發展,所有人都富裕起來。因此,「共同富裕」不是齊頭式平等,更不是劫富濟貧,是要透過市場經濟的發展來達成。
換句話說,要實現共同富裕,不僅需要制度與資源的公平,還需要「後富起來的一部分人」改變思維方式。中國農業大學一位教師在雲南省河邊村扶貧6年後,認爲貧困羣體之所以貧困,並不是因爲懶惰,而是在觀念和精神層面缺乏「現代性」,每天勤苦勞作卻不知「進取」,只是原地踏步。後來在政府鼓勵下,河邊村民建設新型旅遊村和合作社,開始與現代市場接軌,村民收入終於增長。在這個思路下,浙江省制定「山區26縣跨越式高品質發展」方案,以「一縣一策」方式推動小縣城轉型,以因地制宜方式幫助相對落後的小縣城,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式、提升居民收入水準。
其次,住房、教育和醫療價格昂貴,不僅制約民生消費、降低幸福感,更是造成貧困人口的主因。要實現共同富裕,必須把解決住房、教育及醫療的難題當作施政重點,近期大陸強化反壟斷、治理學區房、整頓校外培訓亂象等系列政策措施,亦反映出背後的發展邏輯。浙江示範區實施方案對於教育、住房及醫療等領域的改革着墨很多,並特別注重與數位化技術的結合。以教育領域爲例,將建立學前教育成本分擔機制,在全省推行智慧學校,升級「互聯網+教育」,實現城市與偏鄉學童同標準教育。這些政策在緩解民衆教育「內卷」壓力的同時,也試圖解決貧困階層固化的問題。
讓示範區成全球模範
其三,打造「橄欖型」社會結構。所謂橄欖型社會結構,即中產階級規模較大、精英和底層數量較少的社會結構,這種社會結構更有利於社會穩定。爲了在2025年達成以中等收入羣體爲主體的橄欖型社會結構,浙江省制定了中等收入羣體規模翻倍計劃、居民收入10年翻倍計劃。計劃目標明確,例如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50萬元人民幣的比例要達到80%、20~60萬元人民幣的比例爭取達到45%,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低倍差縮小到1.55以內等。
大陸目前中等收入羣體約4億人,主要分佈在一、二線城市,從長遠來看,讓中等收入居民數量成倍增長,將成爲大陸經濟增長的重要潛能,進而爲推進共同富裕提供動力。
貧富分化是全球性的難題,疫情衝擊下更加突顯。瑞信研究工作院近期發佈的《2021全球財富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貧富差距大幅上升,全球最富有的10%人羣擁有全球82%的財富;其中最富有的1%人口更擁有近一半(45%)的財富,而處於底層的50%人口擁有的財富不足1%。浙江若能達成共同富裕目標,不僅僅是大陸的示範區,更將成爲全球消除貧富分化難題的模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