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偶像團體V-10臺南辦展 延續反叛精神兼跨世代對話

郭英聲 突尼西亞 1977(策展單位提供)

劉振祥 臺南鹽水 1987(策展單位提供)

林柏樑 暗夜中的一盞明燈 葉石濤 臺南 1998(策展單位提供)

黃永鬆「赤崁樓寶瓶門」1973(策展單位提供)

莊靈 女孩與梅1971(策展單位提供)

藝評家蕭瓊瑞(右起)、莊靈、黃永鬆、策展人王雅倫、林柏樑、劉振祥(策展單位提供)

現場展出V-10藝術家作品集(黃子明攝)

成大藝術研究所學生作品(黃子明攝)

被稱爲臺灣攝影界資深偶像團體的「V-10 視覺藝術羣」,成立於1971年,是臺灣最早的跨領域藝術創作團體,睽違50年,包括不同時期加入V-10的莊靈、黃永鬆、郭英聲、林柏樑、劉振祥5人,再度聚首臺南,18日起在成大藝廊舉辦《V-10五人展@臺南》攝影展,策展人成大藝術研究所教授王雅倫特地邀請7位碩博士學生,在成大藝坊入口櫥窗展出《向大師致敬-藝術X攝影七人聯展》,並展示V-10藝術家們的專書或作品集,讓銀鹽世代影像工作者與數位世代年輕創作者展開一場世代對話。

1970年代前後,不論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在戒嚴體制束縛下,臺灣社會籠罩在沉重的壓力下;1969年,張照堂等9人在臺北「精工舍畫廊」舉辦《現代攝影九人展」,開啓臺灣攝影界新的內涵與風貌;隔年,郭英聲與葉政良、周棟國同樣在「精工舍畫廊」舉行《現代攝影三人展》,爲臺灣攝影闢出現代之路;1971年,來自不同藝術領域的10位國內藝術家,他們分別從事美術設計、攝影、繪畫、報刊編輯、電視新聞和電影攝影等工作,包括胡永、張國雄、龍思良、莊靈、凌明聲、謝震基、張照堂、周棟國、葉政良與郭英聲,組成了 「V-10 視覺藝術羣」(Group Visual-10),基於對影像藝術有共同的理想和自我期許,數度舉辦展覽推動新影像理念,對當時獨尊唯美沙龍攝影的臺灣攝影界,可說極具啓發作用。

歷年來,V-10分別在1971、1973、1976、1983、1986等舉辦多次重要展覽,1986年的「'86 逍遙遊」成爲V-10在80年代最後一次展覽,直到2003年《又見V-10視覺藝術羣》30年大展於北美館聯展,這個團體前後約20位成員,但每次展覽總有不少人缺席,最多一次參展是1973年聯展的15人,如此自由鬆散以及間斷不定時的展出,曾令對V-10抱有期待的攝影研究者疑惑,認爲他們因爲必須專心本業而離開攝影創作工作,也喪失可以在臺灣攝影史上成爲歷史樞紐,爲臺灣的攝影史開創全新的文化局面的位置;但郭英聲、莊靈、林柏樑不約而同表示,V-10本來就是一個鬆散的團體,沒有硬性規章,歷年來展覽或各類聚會,從來沒有一次全員到齊過;莊靈表示,「當時V-10也沒有要對自己做什麼,或要給社會什麼,單純就是好朋友的自然組合,絕不干預每個人創作想法。」林柏樑認爲,「V-10每個人都很忙,很有個性,很難馴服,但最重要是我們很多人一直都在拍照創作。」

參與這次展覽的成大藝研所學生很多人都是數位攝影世代,參展藝術家則都是銀鹽世代,不同世代間能否擦撞什麼火花?劉振祥認爲數位與傳統攝影很不同,但創作上使用哪種器材沒太大影響,「重點主要還是在美學上的思考」;黃永鬆則表示,不同世代間一起展出,可以彼此瞭解銜接,纔不會有斷代問題;莊靈認爲,資深創作者可提供以前創作經驗,不過現代年輕人擅長整合科技或各類媒材,「路子很廣」,最重要還是走出自己的路。

V-10成員中年紀最輕的劉振祥祥已經60歲,其他人有多位跨入80歲了,包括這次個人因素沒有參加的張照堂與謝春德,近年他們都仍然持續創作,並舉辦展覽或出版專書,依然活力充沛;劉振祥表示,V-10的成立對當時社會有領頭作用,帶給社會不同觀點,今天回頭看還是有其意義;林柏樑認爲,這批人拍照50年,依舊持續創作,也不斷在突破極限,他舉郭英聲爲例,70幾歲出版《私風景》攝影集,書中僅有「要記着那些在我生命風景中邂逅過的女孩子們……」一行字,仍然用影像在挑戰臺灣社會的保守禁忌,這種反叛的精神,纔是V-10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