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OpenAI大清洗
智東西作者 陳駿達編輯 心緣
智東西10月15日報道,自2023年底的權鬥風波後,OpenAI正經歷一場持續至今的權力洗牌。
據智東西統計,OpenAI的核心創始團隊現已分崩離析,董事會、高管、技術領導層全面換血。僅是今年,就有包括首席科學家、首席技術官、首席研究官、Sora視頻生成模型負責人、GPT-4o多模態模型負責人在內的至少17位中高層領導,把CEO薩姆·阿爾特曼(Sam Altman)給“解僱”了。
這令人不禁想起去年OpenAI突發奪權事變、開除阿爾特曼後,阿爾特曼發動全體員工在推特上刷屏的那句話:
“沒有員工,OpenAI什麼也不是(OpenAI is nothing without its people)”
▲從上至下:Sora原負責人、OpenAI原首席技術官、OpenAI原首席研究官(圖源:X)
OpenAI已經有至少7人跳槽至OpenAI強力競爭對手Anthropic,包括聯合創始人約翰·舒爾曼(John Schulman)和原超級對齊團隊負責人楊·萊克(Jan Leike)等人。
至少10名OpenAI中層技術領導流失,其中2人加入谷歌,包括Sora兩位負責人之一的蒂姆·布魯克斯(Tim Brooks)和OpenAI原開發者關係負責人羅根·吉爾帕特里克(Logan Kilpatrick)。
另有至少5名OpenAI前員工於今年自立門戶,開始創業。
OpenAI原首席科學家伊利亞·蘇茨科夫(Ilya Sutskever)和GPT-4o優化團隊的負責人丹尼爾·列維(Daniel Levy)聯合創辦了安全超級智能(SSI);聯合創始人安德烈·卡帕西(Andrej Karpathy)創辦AI教育企業Eureka Labs;原音頻AGI負責人亞歷西斯·克努亞(Alexis Conneau)已在領英上悄然宣佈創辦隱形創企;剛剛離職的原研究副總裁巴雷特·佐夫(Barret Zoph)也傳出創業消息。
在聯合創始人格雷格·布羅克曼(Greg Brockman)休假至年底、聯合創始人沃伊切赫·扎倫巴(Wojciech Zaremba)休陪產假後,OpenAI原有11位聯合創始人中僅剩阿爾特曼1人正常工作。董事會也迎來大洗牌,原董事會被徹底解散,只有2人在新董事會中留任。
▲穆拉蒂離職後,有網友用AI製作了一張今昔對比圖,OpenAI核心人物似乎僅剩阿爾特曼了(圖源:X平臺)
與此同時,又有一波新高管走到臺前。在OpenAI原首席研究官鮑勃·麥克格盧(Bob McGrew)、原首席技術官米拉·穆拉蒂(Mira Murati)和研究副總裁佐夫3人集體離職後,新任首席科學家雅各布·帕楚奇(Jakub Pachocki)和新任高級研究副總裁陳信翰(Mark Chen)成爲OpenAI的技術“掌舵人”。
前CTO穆拉蒂也可能會挖走OpenAI人才。據The Information報道,穆拉蒂目前還是OpenAI的顧問,並一直在與OpenAI員工討論加入她的下一個項目的可能性,暫不清楚她會聯手佐夫創業、獨立創業抑或是加入一家現有AI公司。
阿爾特曼在YC時期的親信繼續在OpenAI擔任要職,布拉德·萊特開普(Brad Lightcap)任首席運營官,傑森·權(Jason Kwon)任首席戰略官,他們是這輪權力洗牌中除阿爾特曼之外唯二倖存的高管。
上述現任高管均爲OpenAI元老,司齡爲6-8年。OpenAI還首次將首席科學家、研究副總裁列爲阿爾特曼的直接下屬。
另一方面,OpenAI也在從外部招兵買馬,補充新鮮血液。微軟AI副總裁塞巴斯蒂安·布貝克(Sebastien Bubeck)將離職加入OpenAI,暫不清楚職務。在此之前,OpenAI從Meta挖來了Instagram等產品的資深產品經理凱文·維爾(Kevin Weil),擔任OpenAI首席產品官;恢復了空置2年的首席財務官一職,由融資和管理經驗均十分豐富的美國鄰里社交平臺NextDoor原首席執行官薩拉·弗萊爾(Sarah Friar)擔任。
▲OpenAI中高層人事變動情況彙總(智東西製表,標紅爲已離職人士,“*”代表休假人士,“**”代表該人事變動於2024年發生)
OpenAI還新設立了首席人事官、使命對齊主管等職務,這可能將幫助阿爾特曼加強對公司文化的控制,並提升公司紀律性。而有部分員工認爲阿爾特曼還通過重複任命兩位高管承擔類似職務,以實現排除異己的目的。
近期頻繁的人事調整後,OpenAI的組織架構趨向扁平化。阿爾特曼在原本就深度參與的融資、公關等工作外,還在技術、研究、產品、人事等方面具有了比之前更爲直接的控制權。
雖然OpenAI近期的離職潮聲勢浩大,但該公司仍然擁有一套強大的技術領導班子。OpenAI的技術團隊還有堅實的中層領導,並在過去一年中不斷從Meta、谷歌等硅谷大廠吸納具有開發經驗的基層員工。截至目前,OpenAI的員工數量已經超過1700人,是今年年初的2倍多。
一、暫時停設CTO,阿爾特曼“欽定”2位技術掌舵人:6年工齡陳信翰成研究主管
OpenAI2020年的一篇博客顯示,OpenAI的高級研究副總裁和首席科學家是唯二設定公司研究方向的高管,這兩位高管一同撰寫年度研究計劃。OpenAI的首席研究官和首席技術官則負責公司技術員工的具體管理和團隊協調。
2020年底,OpenAI原高級研究副總裁達里奧·阿莫蒂(Dario Amodei)離職並創辦Anthropic。2023年11月,OpenAI原首席科學家蘇茨科夫在OpenAI奪權事件後消失,半年後他宣佈離開OpenAI,並迅速創業。2024年9月,OpenAI原首席研究官麥克格盧和原首席技術官穆拉蒂離職。
目前,OpenAI首席技術官一職空缺,而今年5月接任蘇茨科夫的首席科學家雅各布·帕楚奇和今年9月上任的高級研究副總裁陳信翰成爲了新任技術掌舵人。
目前已經有種種跡象表明,在現有的OpenAI組織架構中,阿爾特曼在技術和產品工作中扮演了更爲重要的領導角色。
這兩個高管崗位在今年9月前也曾出現多次變動。不過在官宣這些變動的博客和推文中,並未提及首席執行官與這兩位高管的彙報關係。
在阿爾特曼近期迴應前首席技術官穆拉蒂等高管離職的內部信中,帕楚奇和陳信翰需要向阿爾特曼彙報工作。
▲從左至右:帕楚奇、陳信翰(圖源:OpenAI)
阿爾特曼並未宣佈新任首席技術官人選,還稱未來他將把大部分時間花在公司的“技術和產品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的爆料顯示,目前負責公司研究工作的陳信翰和帕楚奇,滿足了阿爾特曼未來進一步擴大公司規模的需求。
陳信翰過去一直在OpenAI領導多模態與前沿研究工作,這些研究對OpenAI實現AGI的願景是必不可少的。此外,陳信翰還在公司員工中頗具影響力,是OpenAI“政變”期間幫助阿爾特曼迴歸的重要人物。
陳信翰出身於中國臺灣,他的母親是中國臺灣清華大學資訊系統與應用研究所現任所長,父親曾擔任聯亞光電董事長。他大學就讀於麻省理工學院,曾在微軟實習,畢業後獲得數學和計算機學位。加入OpenAI之前,他在量化交易機構研究股票和期貨的機器學習算法。
一位OpenAI前員工稱,帕楚奇過去一直在負責公司組織方面的決策,更擅長擴大研究規模並且幫助研究落地(例如分佈式訓練技術),而原首席科學家蘇茨克維擅長的是探索研究方向。
在這位前員工看來,帕楚奇的技能對這一階段的OpenAI很重要。OpenAI及其對手正在競相訓練更先進的模型,他們需要在開發能夠服務數百萬用戶的系統的同時,有效地控制成本。
二、CEO親信成高管大換血倖存者,重複任命或挑起公司內部矛盾
2024年之前,OpenAI非技術高管的數量並不多,在上一部分提到的技術高管之外,還設有首席運營官、首席戰略官和產品副總裁等高管。
除了產品副總裁之外,這些崗位並未出現變動。傑森·權目前是OpenAI的首席戰略官,萊特開普則是OpenAI的首席運營官。二人也是2023年OpenAI權鬥風波過後,除阿爾特曼本人之外唯二倖存的C-level高管。
2018年底,在阿爾特曼從孵化器Y Combinator(簡稱YC)總裁崗位離職前夕,他將YC後期投資基金的首席法律顧問傑森·權和YC合夥人萊特開普引入OpenAI。
▲從左至右:傑森·權、布拉德·萊特開普(圖源:領英)
這兩位高管在加入OpenAI之前就已經在與阿爾特曼共事,還隨着阿爾特曼離開YC並加入OpenAI,並在2023年底阿爾特曼被開除時強力發聲,支持阿爾特曼迴歸,可謂是阿爾特曼的“親信”。
阿爾特曼今年宣佈了多名高管的任命,並增設多個高管職位。回顧這些任命,它們似乎是OpenAI拿下66億美元融資、並開啓公司重組的前兆。
今年6月,阿爾特曼宣佈OpenAI補齊了空缺2年的首席財務官一職,由融資經驗豐富、曾幫助美國知名金融科技公司Square完成上市的弗萊爾擔任。
▲薩拉·弗萊爾(圖源:《時代》週刊)
弗萊爾在融資界頗具影響力,還幫助Square公司首席執行官、同時也是推特創始人的傑克·多爾西(Jack Dorsey)度過了投資者的信任危機。
同月,OpenAI增設了首席產品官、首席人事官等職務。今年9月,OpenAI又增設使命對齊(Mission Alignment)主管、首席信息安全官。其中,首席產品官、首席信息安全官和使命對齊主管直接向阿爾特曼彙報工作。
新增設的首席人事官和使命對齊主管的主要職責是確保公司成員與公司的使命同步,並塑造公司文化。首席信息安全官則負責制定保護公司信息資產和技術的計劃。
目前,OpenAI的員工規模已達到1700餘人,並且頻繁出現員工高調離職,或是私下向媒體透露消息等行爲。相關高管的引入可能是阿爾特曼增強OpenAI公司紀律性的方式之一。
此外,在OpenAI於今年6月增設首席產品官時,該公司已有一位負責消費者產品的副總裁鄧修平(Peter X. Deng),他與新任首席產品管的工作內容應有較大重合。今年8月,鄧修平宣佈從OpenAI離職。
▲鄧修平社交媒體主頁(圖源:Facebook)
部分OpenAI員工曾透露,阿爾特曼會通過任命兩名高管擔任類似職務,挑起公司內部矛盾,讓自己青睞的人選最終獲勝。我們尚不清楚鄧修平的離職是否和首席產品官一職的設立有直接關係。
三、核心技術人才忠於阿爾特曼,技術領導班子依舊強大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有多名OpenAI前任和現任員工稱,OpenAI目前的分歧與公司商業化和開發盈利產品有關。
其中一位前任員工稱:“(OpenAI的)核心研究人員目前仍然忠誠於阿爾特曼個人,他們參與其中是因爲他們想構建通用人工智能(AGI),而非出於金錢考量。”
據智東西先前統計,2024年已有30餘名OpenAI員工公開離職,其中高管、團隊負責人和安全團隊成員佔絕大多數。
但從事研究開發工作的OpenAI員工羣體相對穩定,或者說至少沒有出現關注度高、規模較大的離職現象。
除了統攬整個公司研發工作的陳信翰和帕楚奇之外,目前的OpenAI仍然擁有強大的技術領導班子。
以近期發佈的OpenAI o1模型爲例,該項目主要由7名OpenAI技術領導帶領,包括帕楚奇、傑瑞·特沃雷克(Jerry Tworek,總攬工作)、利亞姆·夫多斯(Liam Fedus)、盧卡斯·凱澤爾(Łukasz Kaiser)、陳信翰、什齊蒙·西多爾(Szymon Sidor)和扎倫巴。
特沃雷克於2019年加入OpenAI,目前是OpenAI某研究團隊負責人,他帶領的團隊是ChatGPT和GPT-4的主要貢獻者,開發了其中的插件和代碼解釋器。該團隊的研究主要提升了大模型利用工具解決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領域複雜問題的能力。
▲傑瑞·特沃雷克(圖源:特沃雷克個人網站)
夫多斯於2022年加入OpenAI,之前在谷歌大腦擔任研究科學家。除了領導OpenAI o1模型的開發之外,他還在近期被提升爲後訓練團隊負責人,負責改進AI模型,併爲產品發佈做好準備。他在自己的領英主頁稱,他在OpenAI的研究工作是產品驅動的。
▲利亞姆·夫多斯(圖源:領英)
凱澤爾於2021年加入OpenAI,之前他在谷歌工作了7年多,是提出Transformer架構的《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論文的8位作者之一。谷歌當時研發Transformer的團隊就由凱澤爾帶領,他還是大規模機器學習開源庫TensorFlow的主要貢獻者。
▲盧卡斯·凱澤爾(圖源:Medium)
西多爾是OpenAI元老,在該公司成立1年後的2017年初便加入,一直活躍在研發一線。他參與了OpenAI早期的靈巧手、多智能體研究,又在該公司將研究重心轉向大模型後帶領團隊參與了GPT-4、OpenAI o1的開發工作。
▲什齊蒙·西多爾(圖源:OpenAI)
扎倫巴是OpenAI的11位創始成員之一,早期曾擔任機器人團隊的負責人。後來,他帶領OpenAI團隊完成了Codex代碼模型的開發,這一模型是GitHub Copilot的底層模型。不過近期扎倫巴一直在休陪產假,並不參與OpenAI日常工作。
▲沃伊切赫·扎倫巴(圖源:Y Combinator)
據The Information的消息,任泓宇、Shengjia Zhao和Kevin Lu三位華人負責了o1-mini的開發。這款模型雖與o1模型共享系列名稱,但本質上是兩款不同的模型,其主要特點是快速、高效且經濟。
▲從左至右:任泓宇、Shengjia Zhao、Kevin Lu(圖源:領英)
o1-mini團隊負責人任泓宇和Shengjia Zhao分別畢業於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二人博士期間都就讀於斯坦福大學。
Kevin Lu則畢業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師從伯克利人工智能研究所(BAIR)聯合主任、前OpenAI研究科學家皮特·阿貝爾(Pieter Abbeel)。
四、OpenAI仍有大量明星研究員,一線開發工作後繼有人
除了強大的技術領導班子,OpenAI還擁有一批並未擔任高管或團隊負責人,但在AI界具有較高認知度的一線研發人員。
亞力克·拉特福德(Alec Radford)2016年3月便加入OpenAI,他在2018年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了GPT-1模型的論文,從此在AI圈內部獲得了傳奇般的地位。拉特福德繼續參與了GPT-2模型的開發,也是OpenAI圖像生成模型研究的開創者之一。
▲亞力克·拉特福德(圖源:《紐約時報》)
諾姆·布朗(Noam Brown)畢業於美國計算機強校卡耐基梅隆大學,曾在大學期間開發出著名的AI德州撲克模型Libratus,並擊敗大量專業人類玩家。2018年,布朗加入Meta,擔任其前沿AI研究所的研究科學家。2023年,他成爲了OpenAI技術團隊的成員,並參與了OpenAI o1模型的開發工作。
▲諾姆·布朗(圖源:GitHub)
丹尼爾·塞爾薩姆(Daniel Selsam)畢業於斯坦福大學,他在大學期間就對機器學習形式化方法領域做出貢獻,開發的SAT求解器也名噪一時。他的許多作品在 AI 社區中獲得了大量引用和認可。
▲丹尼爾·塞爾薩姆(圖源:GitHub)
據《紐約時報》報道,過去一段時間裡OpenAI也在不斷補充新鮮血液。2024年初,OpenAI約有700名員工。9個多月後,OpenAI的員工數量已經超過1700人。即便面臨離職風波,OpenAI仍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大公司規模。
智東西在分析部分新員工的背景後發現,他們大多來自於谷歌、Meta等硅谷大廠,已經具有多年的AI科研經驗,在加入OpenAI後或許可以迅速轉化成生產力。
結語:阿爾特曼打造一言堂,權力制衡或被徹底打破
目前的OpenAI可謂是阿爾特曼本人的一言堂。在過去,負責管理OpenAI研究工作的原首席技術官穆拉蒂和原首席研究官麥克格魯在管理研究工作的同時,還有效協調了安全團隊與產品團隊之間的矛盾,推遲了部分不夠成熟的產品的發佈。這或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更加註重產品和增長的首席執行官阿爾特曼。
在多名資深高管離職,阿爾特曼本人提拔任命的高管上位之後,OpenAI內部的安全和發展兩派之間的權力制衡可能已經被徹底打破。這對一家已經轉變爲營利性質,且需要集中精力完成投資條款中的轉型要求的企業固然是件好事,但或許也給AI安全的未來蒙上了一層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