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里也有「鳳梨」?屏東海生館新寵吸睛不輸企鵝、小白鯨
近日「鳳梨」鬧得沸沸揚揚,而屏東海生館也恰巧出現「鳳梨魚」引發熱議,原來是深海魚種日本松毬魚。(謝佳潾攝)
近日「鳳梨」鬧得沸沸揚揚,而屏東海生館也恰巧出現「鳳梨魚」引發熱議,原來是深海魚種日本松毬魚。(謝佳潾攝)
近日「鳳梨」鬧得沸沸揚揚,而屏東海生館也恰巧出現「鳳梨魚」引發熱議,原來是深海魚種日本松毬魚。(謝佳潾攝)
近日「鳳梨」鬧得沸沸揚揚,而屏東海生館也恰巧出現「鳳梨魚」引發關注,原來是深海魚種日本松毬魚,黃色體色加上黑緣鱗片,外貌神似黃鳳梨,遊客見小鳳梨悠遊水中,無不驚呼可愛又呆萌,吸睛程度不輸小白鯨與企鵝。
「最近鳳梨很紅!」屏東海生館笑說,鳳梨魚討喜又有趣的外觀,本就吸引不少人的目光,而近日鳳梨議題延燒,使得牠的討論度頻頻攀升,遊客都說,現在鳳梨真的是無所不在,連深海里都看得到,不力挺一下實在說不過。
鳳梨魚的正式名稱爲「日本松毬魚」,是種深海魚類,外型體高而側扁呈卵圓形,頭大圓鈍,體色呈橘黃色至黃色,各個鱗片具黑緣,且頭及兩頜具有黑色條紋,外觀看似熟黃鳳梨,所以又俗稱鳳梨魚或小鳳梨,而最特別的是,牠的下頜前端有圓形發光器,能在黑暗中發亮。
海生館解說,松毬魚的發光模式爲共生髮光,就是宿主魚與發光菌的共生,牠的發光器官提供發光菌良好的營養來源,也提供安全的庇護場所,相對的發光菌能產生光源讓宿主魚覓食、逃脫等,牠們彼此間有互利共生的特性。
「但其實,牠很膽小。」海生館指出,松毬魚會隨着成長從淺海逐漸移到深海棲息,不過因天性較爲膽小,所以常常躲藏在礁穴或附近水域,但也因無食用價值,所以若不小心被漁民捕獲也大多會放回海中。
鳳梨魚在臺灣的分佈點是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及澎湖海域,常常成羣遊動,成魚的棲息環境較廣,約在20至200公尺之間,至於幼魚則偶而出現於岸邊淺海,以浮游動物爲食,也會捕食小型甲殼類,而在屏東海生館內則由飼養員餵食蝦類、小魚塊等餌料供其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