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醫改讓百姓享受便捷優質醫療服務
1月16日上午,在阿拉善盟中心醫院,患者楊吉林就術後恢復情況與醫生進行了詳細的溝通。前不久,在寧夏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外聘專家的指導下,該盟中心醫院骨科大夫爲楊吉林做了膝關節雙間室置換術,目前楊吉林恢復良好。
“現在看病不用往外跑,省事多了。我在本地醫院也能看到銀川和其他地方的專家,而且現在醫院的醫療技術和護理都不錯,百姓就醫很方便。”楊吉林告訴記者。
去年以來,阿拉善盟持續實施健康阿拉善行動,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鞏固“平臺型”醫院建設規模和層次,強化臨牀重點專科建設,中醫藥(蒙醫藥)事業發展逐步拓展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及能力實現新突破。
該盟通過積極推進“平臺型”醫院建設,引進優質醫療資源,在鞏固與寧夏、呼和浩特、包頭等地三甲醫院協作關係的基礎上,與北京、蘭州、福州等地主動對接,挖掘優質醫療資源引進潛力,讓羣衆享受到便捷、優質、舒心的醫療服務。截至目前,阿拉善全盟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共與31家區內外名優醫院建立業務聯繫,特聘權威專家128人,多項業務填補了阿拉善盟診療空白。全盟公立醫院醫療收入、門急診人次、住院人次及醫療服務收入佔比、基層診療率分別較2023年同期增長7.61%、6.92%、8.81%、3.4%、4.12%,盟直醫院四級手術檯次佔比較2023年增加3.49個百分點。
“去年,我院已與14家區內外三甲醫院建立業務聯繫,特聘17個專科權威專家34人,開展教學門診262次,累計服務患者7272人次,開展新技術、新業務13項。外聘專家基本覆蓋醫院現有各臨牀專科和部分醫技科室,爲百姓提供了更好的醫療服務。”阿拉善盟中心醫院醫務科科長黃嶽介紹。
在阿拉善盟蒙醫醫院藥品質量檢查室實驗室,實驗人員正在進行森德日-5味散樣品處理,並開展定量分析實驗。去年以來,阿拉善盟積極推動中醫藥(蒙醫藥)在臨牀科研領域的研發和創新,探索符合中醫藥(蒙醫藥)特點和規律的臨牀診療創新方案,促進臨牀研究和成果轉化推廣應用。其中,1項蒙醫藥科研項目入選全盟科技計劃項目,4項適宜技術入選自治區適宜技術推廣目錄,2項療法入選自治區第一批中醫藥(蒙醫藥)特色療法名錄,3項科研項目榮獲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科學技術進步獎。
“2024年,我院加強特色科室建設,積極開展蒙醫藥古籍整理與製劑研發項目,目前在研項目10項。成立國家級、自治區級名蒙醫工作室2個。同時,大力推廣中醫藥(蒙醫藥)文化,增進羣衆對中醫藥(蒙醫藥)的認知與信任,在醫、研、教、文化傳播等層面齊發力,推動中醫藥(蒙醫藥)事業不斷向前。” 阿拉善盟蒙醫醫院院長陳哈斯說。
爲了讓額濟納旗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優質、舒心的醫療服務,近日,解放軍總醫院各醫學中心專家組在額濟納旗人民醫院開展義診活動。
“醫療隊多次來到額濟納旗開展義診活動,與該旗人民醫院建立幫扶體系,進一步提高救治能力,更好地爲廣大患者服務。”解放軍總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周飛虎說。
去年以來,阿拉善盟深化對口支援幫扶工作,牢牢把握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鄂爾多斯市中心醫院、烏海市人民醫院對口幫扶機遇,持續推動全盟各旗受援醫院的專科建設和學科發展,提高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羣衆對醫療機構的滿意度穩步提升。
作爲基層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羣衆“求醫問藥”的第一站,也是羣衆看病就醫最方便的途徑。去年,爲了深入推進醫養結合,讓醫療服務進一步延伸,阿拉善左旗環城南路中醫蒙醫社區驛站和額魯特西路社區健康驛站建成投用,讓羣衆就近享受優質的醫療服務。
“健康驛站離我家不遠,讓我們就近便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和理療項目。”巴彥浩特鎮居民王炳輝高興地說。
“在健康驛站,醫生爲居民提供常見病和慢性病基本診療、疾病篩查,通過健康信息平臺提供日常診療服務,讓居民在社區健康驛站就可以享受掛號、開藥、繳費、醫保報銷等‘一站式’服務。”額魯特西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陳玉玲說。
阿拉善盟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李發榮表示,今年,阿拉善盟將全方位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夯實基層醫療“網底”,進一步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專業技術人才引進培育,提高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不斷提升人民羣衆看病就醫的獲得感、滿足感。(記者 劉宏章 實習生 張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