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月底通車 深圳─中山車程從2小時縮短到30分鐘
深中通道深中大橋。(取材自大灣區之聲)
粵港澳大灣區關鍵交通樞紐、連接深圳和中山的深中通道工程進入收尾工作階段,預計6月28日通車,兩地車程將從兩個小時縮減至半小時內。深中通道是世界最大跨徑全離岸海中鋼箱梁懸索橋,正式更名爲「深中大橋」(原名伶仃洋大橋)。可變情報板、路牌、路燈、護欄、地面標識已全部完成,270米高的橋塔上橫樑也已掛上「深中大橋」四個大字。
270米高的橋塔上橫樑已經掛上了「深中大橋」四個大字。(視頻截圖)
香港文匯報報導,本月底正式通車後,深圳到中山將實現30分鐘內直達,節省一半以上時間,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將再上新臺階。
深中通道,是集橋、島、隧、水下交流道於一體的世界級跨海集羣工程,是環珠江口100公里「黃金內灣」A字形交通網路骨架的關鍵一橫。
深中通道西人工島。(取材自大灣區之聲)
長達6845米的深中隧道,是世界首座高速公路水下交流道(IC,又稱互通立交),一路前行,隧道內不斷變換顏色的景觀燈帶,可以根據環境溫度、車流狀況變換顏色,引導人員有序疏散。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內。(取材自大灣區之聲)
隧道里還有14臺智慧巡檢機械人,巡檢隧道交通環境和機電設備,還可以在應急情況下,接受控制中心遠程指令趕赴現場,並透過自帶揚聲器進行疏導。
影片來源:CCTV
負責項目全線交安、監控、收費、通信、照明等工程施工的廣東新粵交通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陸樹嵩,用「上天入地下海」六個字來形容施工體會。他表示,在建設過程中,工人需要面對高空、高溫、幽閉、不通風、沒照明等不同環境的考驗,可謂是「一步一驚心」。
「『上天』是指在主索塔的主纜上安裝照明設備。」陸樹嵩表示,主索塔高度離海面有275米,對工人的心理素質和施工安全是極大的考驗。「入地」是指在橋樑箱梁環境施工,狹窄、幽閉、不通風、沒照明,夏天溫度最高可達攝氏70多度(逾華氏158度),還要在位於幾十米深的水下、約7公里長的海底隧道里作業,這就是「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