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能利用能否迎來“加速跑”?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能言善道工作室】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發佈的《關於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推進廢棄物精細管理和有效回收、推進廢棄物能源化利用,其中提及完善農業廢棄物收集體系,建立健全畜禽糞污收集處理利用體系、秸稈收儲運體系等,穩步推進生物質能多元化開發利用。

據《中國能源報》記者瞭解到,農村地區農牧廢棄物等生物質資源豐富,是可就地開發利用的清潔可再生能源,是推動農村能源革命、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實施路徑。當前,我國已經具備較爲成熟的生物質能開發利用技術,但受制於生物質資源較爲分散、收儲運成本高等因素,尚未形成較爲完整的產業體系,生物質能開發利用規模仍較小。此次《意見》的發佈,能否推動生物質能利用“加速跑”?

應用場景豐富

數據顯示,我國生物質資源豐富,每年的產生總量約爲45.3億噸,其中農作物秸稈總量約7.9億噸,畜禽養殖糞污約30.5億噸,林業剩餘物約3.4億噸,生活垃圾約3億噸,其他有機廢棄物約0.5億噸。我國生物質資源主要集中在中東南部地區,其中農林生物質在河南、山東、吉林等農業大省資源密度較高。

據《中國能源報》記者瞭解,近年來,在相關政策的大力推動下,我國生物質能產業取得較快發展,已初步建立了生物質發電、生物質供熱、成型燃料加工及厭氧發酵產沼氣等關鍵技術體系,在生物質鍋爐、成型燃料機械以及發酵裝置等關鍵裝備製造方面已具備自主研發和商業化生產能力。

“生物質能在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綠色循環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和碳中和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利用已經成熟的技術手段,可以生產固體、氣體和液體等多種形態的能源,應用場景極爲廣泛。比如,利用畜禽糞污和農作物秸稈等有機廢棄物轉換成生物燃氣替代化石能源,或者將農林廢棄物製成成型燃料替代煤炭,用於冬季清潔取暖和工農業生產等,都是非常現實可行的開發利用方式。”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原首席專家李景明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採訪時指出。

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生物質能產業分會秘書長張大勇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除了生物質發電之外,生物質能利用也正朝着非電利用的方向發展,如生物質能供熱、生物天然氣,以及生物液體燃料等。短期內,在電氣化、氫能等難以脫碳的領域,可能恰是生物質能利用的主戰場。”

利用規模較小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資源豐富且利用方式多元,但受制於自身特點,當前我國生物質能利用率並不高。

張大勇告訴《中國能源報》記者:“根據我們協會掌握的情況,目前能夠進行能源化利用的生物質資源不到5億噸,能源化利用率大約在12%左右。未來生物質能的發展空間很大。”

在李景明看來,當前生物質能利用的最大障礙在生物質資源的收儲運環節。“生物質資源的特點是密度低且分散,產業鏈較長,加之我國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嚴重落後,導致收儲運成本很高,難以形成所謂的‘商業化’價值。同時,當這些原料被認爲具有可開發價值時,其價格又被人爲地擡高以致偏離其應有的價值,使得很多原料大幅漲價,讓企業望而卻步。即便已經建成的生物質能利用工程,也可能因爲原料價格的問題而不能滿負荷運轉甚至‘負債’運行。”

張大勇也對此表達了相同的看法:“首先就是原料的收集成本不可控。很多農林廢棄物資源都在老百姓手裡,如果不用,這些資源就被扔掉或者一把火燒了;但是當我們要用的時候,可能就會大幅漲價。因爲原料收集體系沒有很好地建立起來,導致生物質原料成本不可控,價格偏高。”

“我國生物質能源的生態環境價值也還沒有得到充分體現。以糞污爲例,現在很多地方的老百姓把它視爲一種資源,誰來處理誰就得花錢買,這在無形之中擡高了處理廢棄物的成本。”張大勇指出,“相較於風電光伏,我國的生物質能產業的支持政策還不完善,導致社會資本沒有動力去做這件事,產業規模無法壯大。當然,當前整個生物質能產業的創新能力也不足,這種不足不僅體現在技術創新,還體現在商業模式創新。生物質能仍有很大挖掘空間。”

“應給予生物質能公平的政策環境和待遇”

此次《意見》重點強調建立健全廢棄物資源的收儲運體系,在受訪專家看來,這是一個很好的政策信號,對於生物質能產業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廢棄物收集利用體系建立起來後,相當於從體制機制上解決了原料收集和儲運的問題,可以保證原料收儲的可持續性,收儲運的成本也相對可控,有利於生物質能產業拓展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張大勇表示。

不過,李景明同時提醒:“在建立收儲運體系的過程中,也需要注意幾個問題。比如,秸稈收儲運體系需要與下游產業掛鉤。否則,若僅僅實現了收集和儲存,卻沒有很好地利用起來,可能會形成新的問題和浪費;另外,由於廢棄物資源具有連續性和季節性,其收儲運體系也不是一勞永逸的,需要定期維護以及對設備進行更新與換代。”

對於接下來如何更好地推動生物質能多元化利用、推動產業加速發展,多位專家給出了建議。

“第一,國家層面應加快建立生物質能源綠色價值實現途徑,比如,通過碳市場、電力綠色證書或零碳能源證書實現其綠色價值。第二,儘快構建以縣域爲單位的有機廢棄物處理產業體系,以政府主導、企業爲主體,做好相關產業佈局,培育一批有實力的有機廢棄物處理企業。第三,鼓勵生物質能的多元化、高質化利用。第四,建立健全生物質能利用的體制機制,推動產業逐步向市場化方向發展,實現生物質能產業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張大勇表示。

在李景明看來:“首先,應該給生物質能一個明確的戰略定位,不同於光伏和風電以解決能源問題爲主的角色定位,生物質能具有多重功能,應在國家戰略層面予以重視;其次,要給予生物質能一個合理的發展空間,不要將其列爲高污染燃料而扼殺,應該讓其在發展中通過技術進步和配套措施,實現更加清潔和高效利用;第三,應給予生物質能公平的政策環境和待遇,要以歷史發展的眼光來對待生物質能的發展進程,在基礎設施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中體現出公益性特點,在日常維護和運行中參照市政對廚餘垃圾收集、分類、處理的補貼政策,在光伏和風電上網補貼退坡的情況下,爲生物質能建立相應的補助補貼機制,推動生物質能的可持續發展。”

本文來自【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能言善道工作室】,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佈及傳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