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加速“跑起來”
1月14日,山西省運城市大運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的工作人員正在加緊生產訂單產品。金玉敏攝(人民視覺)
2月8日,貴州省遵義市餘慶縣首批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正式投入使用。穆明飛攝(人民視覺)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部委召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部際聯席會議,深入討論落實《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工作舉措,明確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2021年重點工作,要求做好全產業鏈協同、“車—路—網—雲”協同,統籌好發展和安全的關係,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當前新能源汽車領域發展現狀如何?《規劃》啓動之年,車企和消費者都有哪些新動向?筆者進行了採訪。
“智能”“環保”受青睞
如今,新能源汽車正加速駛入普通人的生活,成爲一種新時尚。
這幾天,在江西南昌從事教育工作的俞先生收到了自己的新車——特斯拉MODEL Y。“這輛車我在半年前就下單了,等了這麼久終於提到車了!開了一週,感覺和傳統燃油車區別真的挺大。”俞先生說,自己購買這款新能源車前已有一輛車齡七年的燃油車,到了換車的時候。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態勢如火如荼,很多新理念、新應用吸引了他。
“最初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覺得新能源汽車省錢。比如,燃油車每公里要耗掉約0.4元油費,而電動車一般百公里需要15度電,大約8元錢,這樣一下子就能省30多元錢的費用。電動車的保養、維修費用也與傳統燃油車不同。除此之外,以電作爲汽車的能源,還十分環保,有助於減少碳排放。”他說。
對杭州市民張財明而言,除了節能環保之外,智能化水平高是自己選擇新能源車的一大原因。“新能源汽車都有OTA系統升級,不像以前的燃油車那樣,車機功能較爲單一,系統升級還得去4S店,導航升級要單獨收費。另外,新能源汽車的智能系統不像普通車的電瓶那樣特別虧電。”張財明說,政府的政策優惠,也讓很多人覺得新能源汽車更划算。
按照《規劃》,到2025年,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里,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充換電服務便利性顯著提高。力爭經過15年的持續努力,純電動汽車成爲新銷售車輛的主流,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商業化應用,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規模化應用,有效促進節能減排水平和社會運行效率的提升。
業內人士指出,此次《規劃》明確了新能源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是中國工業領域第一個面向“十四五”及更長一段時期的發展規劃,體現了國家的高度重視。新能源汽車屬於汽車工業領域的一個新賽道,其成長潛力和想象空間十分豐富。藉助政策扶持與技術攻關,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已取得顯著成效,但能否獲得更多消費者青睞,依然有賴於產品自身的技術“含金量”。
科技含量不斷提高
與傳統的燃油車相比,新能源汽車依然存在續航里程、低溫條件適應、充電樁佈局等方面問題。這些因素導致一些消費者持觀望態度。
家住天津的張思文表示,儘管身邊一些朋友已經開始購買新能源車,但自己目前還不打算出手購買。“我感覺,新能源汽車在續航方面不如我現在開的燃油車令人踏實。一方面,加油站的普及程度目前依然遠比充電樁高,而且加油幾分鐘完事;另一方面,北方冬天寒冷,車外氣溫低,車內又要開暖風,新能源汽車的電池狀態容易受影響。”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規劃》啓動之年。工信部已明確,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要統籌推進補短板和鍛長板,增強產業鏈韌性和競爭力,同時強化質量安全監管,切實提升新能源汽車安全水平。
據瞭解,各大車企正紛紛加大技術攻關,努力提升新能源汽車的品質。
福特汽車推出的Mustang Mach—E將主打中國高端智能純電SUV市場。該車搭載基於蜂窩車聯網(C—V2X)技術的福特車路協同系統,國產車型將具備超過600公里續航里程。“福特在全球的電動化戰略非常清晰。2017—2022年間,福特汽車將投資超過115億美元開發新能源車型。同時,在全球範圍內與各合作伙伴開展戰略合作,在自動駕駛技術、智能出行服務和電動車型等領域推動發展,率先將明星車型電動化。”福特中國電動車事業部首席運營官朱江說。
吉利汽車也積極佈局電氣化及新能源技術,對相關領域的主流技術路線均實現了覆蓋。據瞭解,吉利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研發及產業已投入超300億元,經過十多年的研發經驗積累,擁有了完整的動力總成開發能力。在新能源領域,吉利擁有核心專利技術超過百項,包括48V、HEV、電機、電子電氣架構等,實現了真正100%自主研發的中國新能源技術體系和解決方案。
服務提升後勁兒足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認爲,無論是政府政策還是市場需求,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根本還在於解決消費者的“痛點”,更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未來的發展一方面當然要依靠政策驅動,但更重要的還是憑藉市場的力量,不斷推進產品、服務乃至於整個產業的優化。比如,充電樁等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必然會帶動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消費者 ‘充電難’‘續航短’的問題解決了,新能源汽車的銷量自然也就會更上一層樓。”師建華說。
北汽新能源新聞發言人連慶鋒表示,由於核心技術的不同,新能源汽車與傳統燃油汽車相比,更爲節能環保,對於用戶的經濟優勢更爲明顯。同時,在能源結構和梯次利用上,新能源汽車更具有顯著的優勢。“目前,新能源汽車可分爲充電模式與換電模式。相比於‘給電池充電’,直接更換電池更爲高效和快捷,成爲備受行業關注的新熱點。北汽藍谷旗下子公司北汽新能源是國內最早對換電模式進行研發和佈局的車企之一。截至2020年12月,北汽藍谷已在21個城市建成並啓用了251座換電站,投入運營的換電車輛達2.2萬臺,已累計完成換電775萬次,換電車輛行駛總里程達到11.2億公里。未來,北汽藍谷將努力開發兼容換電模式旗艦車型與建設高端智能換電站等配套設施,豐富公司車型產品線的同時爲市場提供更多能源補給方案。”連慶鋒說。
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黃利斌表示,與燃油車相比,電動汽車具有節能減排、使用成本低、維修保養方便、動力性、操控性好等優點,但產業仍處於發展階段,還存在整車成本偏高、充電不夠方便等問題,低溫環境性能下降也是問題之一。這是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只有依靠更高水平的發展去解決。未來,隨着技術水平的提高和管理政策的完善,新能源汽車低溫使用性能一定會獲得實質性提升。2021年,有關部門和地方將大力完善基礎設施體系,破解充電樁“進小區難”等問題,提升互聯互通水平,提高充電便利性和產品可靠性。此外,還將加大推廣應用力度,實施推動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行動,出臺更多使用環節優惠政策,進一步拉動私人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