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保住中華民國命脈──未酬邦國中興之19(朱偉嶽)

1949年10月古寧頭大捷國軍凱旋歸來國軍在1949年10月下旬金門古寧頭戰役獲勝後凱旋迴到高雄港。解放軍在1949年10月17日拿下廈門後,24日即決定下令派遣28軍、29軍渡海進攻大金門,結果登島解放軍部隊歷經三晝夜戰鬥,全數遭國軍殲滅或俘虜。古寧頭戰役不僅阻斷解放軍進取金門,進而封鎖、攻佔臺灣企圖,也確保國民政府順利在當年12月由大陸撤至臺灣,奠定往後兩岸分治基本格局。不過共軍也經由古寧頭及稍後登步島戰役的失利進行檢討,得到渡海作戰的寶貴經驗,之後相繼攻佔海南、舟山、萬山等羣島及大陳島,確立大陸完整統治局面。(羅超羣攝/羅廣仁提供)

1949年的10月25日,是光復節假期,臺中市在體育場舉辦慶祝活動,同時舉行運動會。那天下午節目快結束時,突聞鞭炮聲響起,廣播中宣佈金門古寧頭大捷,這正是胡璉部隊那些老兵和新募、新徵及新抓的阿兵哥們,一項不可不說的功績;固然當時國軍的空軍及海軍有優勢,對地面部隊的助攻很重要,但最終還是要靠地面的陸軍,殲滅入侵共軍以確認戰役的勝利。

這雖是國軍和共軍雙方的一次小型會戰,但對後世的影響卻相當重大。蔣介石自民16年(1927)4月12日和共產黨翻臉清黨以來,雙方惡鬥無數,或許對這次戰役最覺欣慰。因蔣氏民38年(1949)10月25日初聞金門大捷,並不敢相信前線傳來的戰爭捷報是真,蔣氏在當日日記中寫道:「前方報案之不實幾乎每每如此。」兩天後到1949年10月27日,確認古寧頭戰役已全殲登陸共軍,據稱蔣介石流了淚說:「這一仗我們全勝了…臺灣安全了。」

在抗日戰爭勝利以還和共軍苦戰多年連番慘敗以後,有這一次的反登陸戰的徹底勝利,真像一支強心針注入敗退中的國民政府,提振了軍民們的信心。這一次的解放軍登島作戰失敗,也給共黨的人民解放軍上了一課,那就是登陸作戰和在大陸上的攻堅作戰或游擊戰是不一樣的;那攻打近在咫尺的金門尚且如此,同樣在沒有海、空優勢情況下,攻打120公里外之臺灣,又將如何?故解放軍準備渡海攻打臺灣的部隊停了下來,暫時等待着。

不意僅等了約9個月後,民39年(1950)年6月25日凌晨,北韓的朝鮮人民軍以反擊侵略爲由,越過北緯38度線大舉進攻南韓,爆發了舉世震驚的韓戰。韓戰爆發後,朝鮮人民軍很快就擊潰南韓軍隊的主力。兩天以後的6月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聲明,宣佈美國出兵朝鮮半島和臺灣,隨後宣佈美第七艦隊巡防颱灣海峽,防止大陸和臺灣的兩岸衝突。

6月28日,朝鮮人民軍佔領南韓首都漢城(今首爾);並以疾風掃落葉方式,繼續向南進攻,把南韓軍隊壓縮到朝鮮半島最南端釜山市環形防禦圈內,美國的海軍、空軍及陸軍皆在倉促中協助抵抗。兩個多月後的民39年(1950)9月15日,美國依據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的第84號決議,以美國軍隊爲首約7萬至10萬人規模的聯合國軍隊,在半島中部西側海岸的仁川港成功登陸,北韓南侵軍有被圍殲的危險,迫使其朝鮮人民軍急速北撤,扭轉了戰爭的局勢。

仁川登陸後的第13天即民39年(1950)9月28日,聯合國軍重新奪回漢城,並跨越三八線向北推進;10月19日佔領了北韓首都平壤。部分聯合國軍部隊甚至已推進到鴨綠江畔,逼近中朝邊境。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蘇聯表態支助的形勢下,作出派遣中國人民志願軍進入朝鮮半島參戰的決定。這時正在大陸東南地區等待着渡海攻臺的共軍部隊,奉命改爲援朝志願軍,渡過鴨綠江參戰。

因爲解放軍中的攻臺部隊轉變爲援朝志願軍,臺灣海峽又有美第七艦隊巡防,臺海兩岸隔海對峙之局自然形成,一直延續到今天。故金門古寧頭之戰,是使兩岸長期對峙的一個轉折點。國民政府在臺灣,乃有機會整肅內部共黨或親共份子,是國府在臺灣所謂白色恐怖時代的起點。

蔣中正總統與第七艦隊司令葛里芬中將合影。(蜀人攝,徵信新聞報)

美國第七艦隊大兵在臺度假,好奇地看着「迎媽祖」的隊伍。(中時報系檔案照片攝)

白色恐怖像是一次急救手術,難免留下手術後的疤痕,但卻保住了中華民國的命脈。換來的成效是,國府在臺灣,得在民39年(1950)6月27日美國第七艦隊巡防颱海後,於平穩中推動蔣介石所謂三民主義的建設,要把臺灣建設爲三民主義模範省云云;大陸的中共一方當然不會閒着,在民38年(1949)10月1日,即已成立了人民政府,並把國號稱爲中華人民共和國。

這是自民元年(1912)中華民國出現以來,華夏大地上出現過:1.民4年(1915) 袁世凱的中華帝國,2.民20年(1931) 江西中華蘇維埃共和國,3.民21年(1932) 溥儀的滿洲國,4.民22年(1933) 福建的中華共和國,5.民28年(1939) 年至民34年(1945) 日本操縱定都於張家口的蒙疆國,6.民29年(1940) 在南京成立的汪精衛國民政府,7.民30年(1941) 蘇聯、日本共同拱出來的蒙古人民共和國後第8號的國中之國。

那些爲人民政府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創立,而犧牲奉獻的無數中華英雄豪傑們,也得到了在大陸實驗施行共產主義公有制社會的機會。也就是說,在1949年10月1日之後,一個在1912年(民國元年)元月1日即已成立的中華民國,由於國內意見衆多派別繁雜,在內外各種主客觀因素下另立新國,再經現實檢驗淘汰後,形成對建設國家所採路線而有兩派不同意見,這兩派又用打破腦袋方式,演變成在一箇中國疆土內,出現兩個政治實體,那就是中華民國的國民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民政府;事實上是一箇中國之內兩派意見不同的人,因吵架翻臉而肢體血腥衝突,搞出來兩個國家。一派主張公有制,另一派主張公有制中可有私有制或私有制中可有公有制;前者的代表是毛記共產黨,後者的代表是蔣記國民黨。

爲什麼又說是一箇中國呢?因這兩國的憲法,都把整個中國的領土和人民都包含在內。亦即中華民國的憲法,其主權所涉國土包含整個中國,但國民政府在民38年(1949)以後真實的治權,僅在臺灣海峽一側的臺澎金馬地區;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憲法,其主權所涉國土也包含整個中國,當然包含臺、澎、金、馬,但人民政府真實的治權,自民38年(1949)10月1日成立之日起,僅在除臺澎金馬以外的大陸地區。故「一國兩府」,或許是比較不易使人頭暈目眩的說法。

爲什麼在這一個中國之內,會出現兩個國家及兩個政府?搞到自己中國人殺來殺去個不停,我們都涉身其中,似乎只能慢慢而細心地,展讀這部由當年4億而至今已14億人蔘與演出,仍然還在進行中的活頁歷史。

(作者爲前中科院第二所資深研究員)

【未完待續,朱偉嶽專欄每週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