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 袁隆平傳
袁隆平,江西人,國士也。庚午歲(1930年)生於北平,故名中曰“平”。接生者,林巧稚也。兄弟姊妹六。
幼時隨父母遊平津、九江、贛州、漢口。
居漢口時,一日遊田莊,綠樹村邊合,桑麻瓜果多,時有電影曰“摩登時代”,盡見農莊之美,牛乳隨意飲,葡萄窗外結,袁公目此,大爲慨嘆,曰:“吾之平生,當在田園稼穡間也”。
遂以農爲志。
抗戰起,遂舉家自湖南遷重慶。十九歲,入相輝學院,修農學。
數月,天下更始,學堂易名曰西南農學堂。
袁公雖書生,然有武勇,能于波上稱雄,嘗爲湖南遊泳勇將。數年,高麗戰事起,乃欲從軍,鏖戰長空,無何,國家以大學驕子甚稀,不可輕徵沙場,遂止。
袁隆平讀大學期間擬招爲空軍飛行員,同學歡送時合影
二十三歲,置於安江農校。
夫中華之大,無逾於食也,食中之大,水稻逾半焉。上古時,有神農授五穀,故民始安於稼穡。至於大宋,仁宗稱聖,乃引占城稻入中土,故天下粗安。
嗟乎,中華之安,以糧爲大業。
彼時袁公,從三五學子,頂星辰日月,行於田裡,見稻苗清秀,聞稻花清香,赤足入泥,手秉稻葉,眼觀稻穗,心思糧倉,口言天機,默然有得。
一日,忽於壟畝中得一野稻,其種爲甲,然其子爲乙,所授之粉,乃他種之粉也。袁公大喜,曰:“噫,天地間亦有此天成雜交乎”,奉之若靈,栽于田間,去其雄花,授以他粉,小成。
遂爲文曰:“若得稻糧大增,當以雜交爲法,斯爲新術,他日大行於天下,可飽蒼生之腹”。
雖當時不過區區數株,然於袁公而言,已有大盛之勢。
然其理如此,其術則渺茫,天涯茫茫,海角渺渺,佳種何在?
乃往天涯海角。
三十六歲,居海南,伏首於斯,以爲終生之事功。同力者,李必湖,尹華奇,皆袁公弟子。
四十歲,乃於瓊島獲異種,曰“野敗”,此前尋此種千百回不得,乃於天涯海角得之。
野敗既得,乃雜育其種,廣植天下,曰重慶,曰云南,曰廣西,曰廣東,袁公親裹糧米,自攜乾肉,乘南北之車,泛東西之舟,膚黧黑,肢胼胝,早歲京師少年,今儼然一農夫。
袁公之文既聞,有識者曰:“此大功德也”,郡縣遂上報,國家亦知其乃千秋之業,遂以特製護之。
民間紛紛,皆曰:“有異人者,不知何許人也,能改良稻種,使天下人飽飯,今天試栽於某地,大兵護之,不得擅近”。
袁公身許蒼生大業,過而立而不得娶,嘗中意某女,同事也,然有緣無分。同事惜之,乃薦女子鄧則,袁公女弟子也。結連理。
當時夫人在賽,袁公徑入球場,牽夫人衣袂曰:“我欲娶卿,可乎?”夫人靦腆,曰:“今正球賽,可許他日”,袁公曰:“與卿有緣,何必他日,今即行”,乃引夫人出,急趨官府,領婚契。
新婚,又牽夫人袖,曰:“吾與卿爲侶,當擊水中游”,乃暢遊。亦奇事也。
其豪邁如此。
四十三歲,雜交三系始見於天下。
袁公之爲人,無偉岸之軀,且奔波田裡,炎蒸霜雪,無冠蓋之氣,公卿之度,拙僕一田家翁也。某夕,太夫人與袁公語,皆用英語,記者大驚,曰:“令堂亦識外語乎”,袁公曰:“吾父吾母,皆爲讀書人,區區英文,不足相驚”。
歷十二載,雜交初成,乃大盛於天下,至於丁卯(1987),植種十一億畝,稻增兩千億斤。
至此,我中華自去飢遠矣。
八十歲,又育抗蟲稻,可免藥蟲之苦,衆疑之,袁公乃曰:“吾可先食”。
八十九歲,授大國士,當時袁公凜凜,目炯炯,身雖中等,然自有松柏之節,虎姿龍像,世人仰望,曰:“袁公在,吾食無憂矣”。
或問:“袁公年幾何?”
袁公笑曰:“吾九零後也”。
中華地大,然可爲田者不多,除卻流沙雪山,巖山瘠嶺,田畝今曰十八億畝,而美利堅爲三十六億畝,天竺國爲二十二億畝,故中華大事者,糧第一。四十年來,民不愁食,袁公之力多焉。
辛丑歲(2021年)夏,小滿後一日,袁公升遐於長沙,年九十一。
天下同悲,識與不識,皆痛惋之。
是日,吳孟超院士亦逝。
太史劉曰:
袁公者,所謂天賜中華也,蓋神農氏之苗裔乎?可曰“神農公”也。
人不可一日無糧,國不可一歲無農,盛世繁華,佳人豪傑,若無此區區顆粒,則一切空談,無非煙雲。
中華幸有袁公,袁公幸得其時,故能歲歲大地谷滿,南北稻花香溢,能長星遠探,能滄海行艦,能貿易得富,能山河增色,亦袁公手中一稻所助也。
袁公往矣,然論天下英雄,俠之大者,無過袁公,若無袁公,英雄富賈巨星不過餓殍,若不知袁公之恩,則枉爲生人也。(劉備他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