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袁隆平

就在剛剛,央視新聞發佈消息,袁隆平爺爺去世了。

享年91歲。

舉國皆悲。

如果說,天下有英雄,讓黎民百姓除饑饉,受豐樂,袁隆平就是其中一個。

他帶着億萬人從飢餓,走向豐足。

他讓雜交水稻不再是夢。

他是“共和國勳章”獲得者。

也是我們心中永遠的袁隆平爺爺。

他出生於1930年。

曾經歷過饑荒年代。

那時候,人們流傳的一句話是:“金元寶比不上兩個饅頭”。

他親眼見過餓殍。

慘烈的一幕幕,令他心有餘悸。他開始認識到,糧食之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重要性。

他曾說:

“一粒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

之後,他向“飢餓惡魔”發起挑戰。開始全身心地,研究一種作物,能讓中國人遠離饑荒。

他提出雜交水稻研究課題。

之後,開墾不息,堅持不懈。

最初時,項目不被看好,也不被理解,進展非常緩慢。

可他沒有放棄。

他說: “山谷越深,山峰越高。我們眼前所經受的苦難,其實是恰恰在說明我們的未來會更加美好。”

面對誤解和阻撓,他堅持了下來。

他吃在田裡,走在田裡,用放大鏡來觀察每一粒稻穀的成長。

如癡如迷,如瘋如魔。

很多年以後,在一部關於袁隆平的紀錄片中,記者找到當地的農民,問:“你們認識袁隆平嗎?”

農民們不約而同地回答:“怎麼不認識,他就是那個瘋子啊!”

唐僧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

袁隆平也是如此。

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

1970年11月,他發現了雜交水稻的野生母本“野敗”。震驚中外。

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法”成功!

從1976年到1987年,中國雜交水稻累計增產1億噸以上,每年增產的稻穀可養活6000多萬人。

之後又一次次刷新世界紀錄。

中國人,再也不會餓了。

雜交水稻中心的羅孝說,“他是個偉大的人物,屬於雜交稻的開國元勳。”

而在國際上,雜交水稻,被譽爲中華第五大發明。

他的榮譽開始不計其數。

但之於袁隆平,只有土地,只有稻田,能給予他最踏實的感覺。

這是他的戰場。

是他的信仰。

他曾說:“只有下田最快樂!”

獲得“共和國勳章”當天,袁隆平不在鎂光燈前,不在臺上,不在酒席上。

在田間。

當時,水稻正處於對花時期。

在現場,袁隆平拿着水稻說:“開花開得好好。”

當晚消息就上了熱搜。

什麼叫鞠躬盡瘁?

什麼叫殫精竭慮?

這就是了。

他爲天下百姓,開闢出一方方希望的良田,保再無饑荒,保五穀豐登,保衣食無憂。

袁隆平有兩個夢想。

“一願世界無饑荒,二願禾稻能乘涼。”

他說。

他曾夢見試驗田裡的超級雜交水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穗子有掃帚那麼大,穀粒有花生米那麼大。

他和助手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涼。

他的一生,就這兩個夢想。

一以貫之。

從始至終,沒變過。

他對名利並不上心。

2019年被授予“共和國勳章”後,他說:

“我不能躺在功勞簿上,要儘量發揮新的貢獻。我最大的願望就是,飯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們中國人自己手上。”

2019年,袁隆平生日那天,他說出了自己的生日願望。

“希望今年我們的示範田,百畝片能夠實現畝產1200公斤,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獻禮。”

希望能“多養活 5 億人口。”

依然心心念唸的,還是糧食。

還是高產更高產超高產。

有一回,記者採訪他。

他說到歷史上的非常時期,“大家吃不飽飯,我親眼見過”。

當記者問他,會不會害怕再次出現時。

他說:“不可能了。”

篤定的四個字,帶給所有人希望。

網友說:這句“不可能了”, 是他爲共和國寫下的最美的情書!

他是一個真正的科學家,不慕名利,不喜社交。

他不喜歡和人打交道,不喜歡帶博士生,不喜歡糾纏於複雜的人際關係。

在一段採訪中,記者問,會不會帶博士生?

袁隆平連忙直搖頭。

“這麻煩得很,會死腦細胞的。”

記者繼續問,“您團隊下面都是精英,好不好管?”

這真是一個致命問題。

一問出來,袁爺爺愁到撓頭。

哈哈哈。

看來管理真的麻煩。

連袁隆平也無法擺平。

之於他,最自在、最開心的,依然是沉浸於自己的科研世界。

而非沽名釣譽,享受權力。

曾經有一個老師給他評語:“愛好自由,特長散漫。”

他一聽,唉咿,對對對,自由散漫。

“上下班不按規矩......”

因爲他的率性,也因爲他的天真。

他在網絡上,有了一個“梗王”稱號。

他不懼年齡困擾,自我戲謔:“現在變‘90後’了,原來叫‘80 後’了。”

然後也有顏值要求。

說自己不能吃太多肥肉,變成一個胖子。

“共和國勳章”頒授儀式開始前,他一身西裝革履。

打扮非常鄭重。

旁邊有人問他:“袁老師今天帥不帥?”

袁隆平本能地回答:

“帥!”

那必須帥呀。

90歲生日那天,他去理髮。

理髮的時候,他問:“我是胖了還是腫了?”

理髮師說:“是胖了!”

理完後,很滿意。

髮型很帥。

他對着鏡子裡的自己說:“又年輕了5歲~”

因爲詼諧幽默,網友給他取了一個可愛的別名:

魔稻祖師。

哈哈哈,也是恰如其分。

記者問他:“您現在還打排球嗎?”

他驕傲地回答:“打!”

還加了一個英語單詞,“everyday。”

逗得所有人哈哈直樂。

而與妻子鄧則,兩人攜手57年。

不離不棄,互相扶持。感情令人動容。

在發明雜交水稻的路上,鄧則一直陪在身邊。

他尋覓。她陪伴。

他受罪。她受苦。

於外,她跟着他,也撲進雜交水稻的研究中。

於內,照顧一家老小。

袁隆平曾感激地說:

“愛是一份長久的承諾。愛,滲透在日常生活的每個細節中......”

一切盡在不言中。

無論從哪一個側面,他都是一個閃亮的人。

他比偶像更偶像。

也比愛豆更愛豆。

他曾告誡青年人:

“錢是要有的,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你不能爲了錢去努力奮鬥,而要爲實現你的理想去奮鬥。

你真正有了成績、有了貢獻,會有這個回報的。”

很多人問他:“你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他說,“我沒有什麼秘訣,我有八個字,知識、汗水、靈感、機遇。”

這八個字,放之四海而皆準,任何一個領域,都會落地生根,長出果實。

今天,袁爺爺走了。

他帶着14億人的懷念,去往另一個世界鑽研。

但他留給我們的財富,我們生生世世,享用不盡。

他是雜交水稻之父。

是俠之大者,國之仁士。

他告訴我們,失意時不氣餒,得意時不忘形,分外之事雖有利而不爲,分內之事雖無利而爲之。

他畢其一生,爲“稻粱謀”,爲民生計。

他站在水田裡,把功勳寫在大地上。

一路走好,袁爺爺!

請放心,在您走過的路上,依然有人在走。您做過的夢,依然有人在追。

您未完成的夢,終將會實現。

而我們,會永遠記得,這世間,曾有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來過。

他叫袁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