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美中共管520 兩岸應恢復對話(李正修)

從俄羅斯、中東、臺灣到TikTok,美媒:布林肯訪華議題多,但兩國分歧也明顯。(布林肯社交媒體X帳號)

美國總統拜登25日簽署包括援助烏克蘭、以色列、臺灣的《2024年國安緊急補充撥款法案》,其中包括20億美元給臺灣及印太主要盟友的外國軍事融資,和19億美元補助向臺灣及區域夥伴提供國防物資及服務等。但值此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問中國大陸之際,美國再次軍援臺灣勢將爲美中、甚至臺海帶來更多變數,將就任總統的賴清德不能輕忽其後座力。

對於美國的援臺法案,民進黨政府除了感謝美國之外,更該主動提出臺灣的軍事需求,無論是增加我國軍人赴美受訓員額或售予適當裝備等,政府不能被動接受,而應該積極與美方洽談如何強化我國防衛能力,否則許多軍售案因俄烏戰爭遭延宕或推遲,必將影響我國的建軍備戰進度。

賴清德即將在520上任,美國通過上述法案是否會引發北京的反彈,進而對臺採取具體反制行動,值得關注。而同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正在大陸訪問,臺海議題正是重點之一。

美國國務院資深官員20日在布林肯行前簡報時曾提到,布林肯此行有三個目標:在關鍵議題上取得進展;就雙邊、區域和全球議題明確和直接地表達關切;負責任地管控競爭,避免誤判或衝突;並強調,國務卿將當面要求北京,勿在賴清德就職典禮期間採取「挑釁」行動。

無獨有偶,中方也在事前吹風會上強硬回擊,認爲美方不得碰觸其紅線,並將針對臺灣、經貿科技與南海等問題闡述嚴正立場、提出明確要求,顯見大陸也抱持着「該競爭時就競爭、該對抗時就對抗」的心理準備,雙方似乎已有互不退讓的盤算,至多隻產生了「融冰作用」,也預告了雙方不可能藉短短3天訪問就能消弭彼此分歧。

高層對話與互訪已經成爲美中關係的重要環節,也是雙方希望能在不穩定的結構中尋找穩定因素的關鍵。但拜登與習近平近4年尚未正式訪問對方國家,這在大國關係裡極爲不尋常,畢竟雙邊關係的結構性矛盾並未構成阻擋國家領導人互訪的障礙。

準總統賴清德25日公佈新的國安團隊,包括吳釗燮任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任國防部長,林佳龍成爲外交部長,相對溫和的邱垂正重返陸委會任主委,整個國安團隊擺脫不了蔡英文的影子,只是大風吹換一下位子,算是安美國的心,但要對兩岸和平起作用,關鍵還是在於賴清德的作爲。

賴清德25日表示,整個團隊將繼續「守護國家、穩定兩岸、躋身國際」。備受矚目的準文人國防部長顧立雄則表示,他要打造實戰化勁旅,「讓中國輕舉妄動的時間表往後遞延」。然而,國人在支持我國強化與美國軍事交流合作的同時,也希望新政府能提出足以達到止戰、避戰的避險策略,因爲迫使中共延後攻臺時間表仍不足以完全消弭戰爭陰霾。

美國軍售臺灣是爲了平衡臺海軍事力量,以免大陸躁進。同時,華府長期主張自己的「一中政策」,亦從未公開表明是否會軍事介入臺海衝突,就是爲了維持其不受兩岸政治力制約的靈活選擇。民進黨不能自恃有美國支持,就認爲可以肆無忌憚地玩弄文字遊戲,且無須負起恢復兩岸對話管道的責任。

蔡英文主政8年已證明,文青風的兩岸論述無法打破僵局,更難維繫臺海和平。美國都希望與中國大陸設置「護欄」以管控衝突風險,臺灣更沒理由迴避這問題。賴清德走在美中共管臺海的鋼索上,除了謹慎不逾越紅線,更應在尋求美國爲後盾的同時,跟隨尼克森的腳印,勇敢跨出打造兩岸永續和平的一大步!

(作者爲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家安全組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