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面目全非的家園(彭蕙仙)

中選會27日公告「珍愛藻礁」等4公投案,將於8月28日舉行公民投票。(本報資料照片)

5月的2次大停電,嚇壞了大家。在還沒有妥善規畫核電替代方案之下,蔡政府堅持執行2025非核家園政策的結果,就是臺灣供電時時走在綱索上,進入夏天后情況將更是緊繃。高層一句命令,臺電供電夙夜匪懈,簡直是拿命來拚,苦啊!

缺電、停電影響民生與產業綠委側翼倒是厲害,趁此機會趕快進行反公投攻勢,告訴民衆,看到了沒有?電力這麼緊張,反三接的環團還在那裡亂什麼!言下之意,828一定不可以讓珍愛藻礁公投過關。不過,蔡英文之前不是一再保證臺灣並不缺電,爲什麼三接就是急着非蓋不可呢?多點時間尋求更理想的替代方案不行嗎?

三接喚醒了民衆對千年藻礁的關心,然而,蔡政府的電力政策對臺灣環境的傷害,遠遠超過藻礁所遭遇的不幸。衆所皆知,2025非核家園的目標是綠電佔20%、煤電30%、氣電50%。但是蔡英文執政5年來綠電只成長了0.6個百分點,2020年的綠電發電比只有5.4%,距離目標值20%還差得遠,沒有多少人相信4年後的2025年能夠達標。

然而,就這不過5%多一點的綠電,已經把臺灣整得七葷八素,反風電、反光電、反漁電共生民間團體不知抗爭多少回了,假種田真種電、假養殖真賣電的綠電設施掠奪農地資源的亂象叢生農委會經濟部因管理不力,2017年遭到監察院的糾正,但近4年下來,問題仍不見解決,鄉間水田到處種電,農事反而成了配角,甚至是虛應故事。

爲了加速漁電開發,漁業署釋出1萬公頃土地做「漁電共生專區」,面積佔了全國養殖用地的1/4;此外,漁電專區的門檻,也由25公頃下修至10公頃,如此一來,土地開發將變得零碎化,失去區位集中的優勢;而太陽能板及相關設施造成生態惡化,作物和漁產品質因而變差;因爲種電引發的「圈地效應」,使得不同利益方彼此間心結日深,也破壞了地方的和諧。

同樣值得憂慮的是,在蔡政府全民瘋種電的政策引導下,農業用地遭到移轉甚至掠奪,勢必對糧食自給率本來就不足的臺灣,造成進一步的衝擊。

另一個同樣在地方引發強烈抗爭的是風電。2017年起,雲林陸續架起了97座陸域風機,且已全部環評闖關成功,因爲其中有6成獲環保署「免環評」同意。這樣的環評當然令在地民衆不安。

居民認爲,陸域風力發電的低頻噪音對其健康與生活造成了嚴重干擾。事實上,醫學文獻已證實噪音會讓人體產生壓力荷爾蒙,是高血壓、動脈硬化與心肌梗塞的風險因子離岸風機則可能改變水文水質底質、地形及地貌,影響海洋生物的生理、生態或行爲,漁民擔心最終會殃及漁業資源

臺灣確實有發展風電的條件,但是別忘了,歐洲是花了20年纔打造出妥善的離岸風電產業,蔡政府要在短時間內以綠電取代核電,根本就是天方夜譚。

517大停電後,核三1號機迅速並聯,證明蔡政府要解缺電之危,還是少不了核電。看來,2025年能否真正做到非核還有變數,但可以肯定的是,經過各種急就章的綠電大折騰,臺南沿海的魚塭、嘉義農田、雲林的養雞場桃園的埤塘,到處架設起太陽能板,臺西處處是風機,候鳥不來了、白海豚轉彎了。國在山河破,家園恐將面目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