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強權都在對臺搞認知作戰(黃介正)

臺海和平。(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美國說「臺海必有一戰」,所以跟大陸談也沒用,他想打就打,所以臺灣只有「要準備打仗」的選項。大陸說「一箇中國的原則」,所以「一中各表」講了也沒用,所以我們只有「逢中必反」的選項。我們臺灣,就只能這樣?

就因爲臺灣地處西太平洋第一島鏈的中心,美中強權爭霸的軍力展示與對峙,已將臺灣周邊當成擂臺。然而不只是比畫而已,兩強試圖形塑臺灣人民的認知戰拔河,早就開打了。

「歐美各國都曾嘗試透過外交方式勸阻普丁,但最後還是全面開戰,所以預防性外交(preventive diplomacy)是沒有用的」;「習近平和普丁都是一人獨裁的強權,想打就會動手,誰也阻止不了」,所以「避戰是徒勞的,只有加強備戰」;也因此「中共武力犯臺,不是會不會的問題,而是什麼時候的問題」。臺灣有多少人未經深思地就把外人的認知,當成自己的論述?

「海峽兩岸同屬一箇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九二共識』」,因此我們就不能「各自表述」;習近平還說:「探索「(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所以「九二共識」就被置換概念成「一國兩制」。佔據統獨光譜兩個極端的朋友們,是否很類似?都把北京的官式說法當成不可動搖的鐵律,要就是順從屈就,或者是全面反對。

臺灣是一個資訊開放的社會,處於霸權對抗的交會點上,不但是網路資訊的重要戰場,也很是兩強企圖形塑臺灣朝野民意方向,施行認知作戰的簡易目標。反過來看,如果我們只想不假思索地引用強權論述,還拿來作爲政策論辯的基礎,甚至政黨攻訐的說詞,不但太過於偷懶,其實也很可悲。

中華民國有主權,臺灣也就應該有對於強權爭霸中,維護自身生存與發展的戰略定力與利益認知。

臺灣人民希望有和平與穩定的周邊環境,期待維持自由與安全的生活,不想做爲強權競爭中的棋子,更不願意讓自己的家園成爲戰火下的犧牲品。因此,真正愛臺灣的政治人物與一般民衆,就應該有「強化防衛以嚇阻,維持溝通以避戰」同步進行的兩手策略,也就是以「強軍維和,不戰爲勝」,來拒絕成爲另一個烏克蘭。

兩岸隔海分治,政治分歧懸宕70餘年而不解,期間固有國際權力結構之變,也有不以武力解決統獨的主客觀環境。如今臺海均勢嚴重傾斜,北京在綜合實力愈益增長的戰略自信驅使下,強力推進所謂「祖國統一進程」的想法昭然若揭,臺灣在習近平總書記第三任期的未來幾年,自然面臨前所未有的促統壓力。

中共在江澤民、胡錦濤擔任領導人時期的對臺策略是「爭取談,準備打,不怕拖」,然而現今已轉換成「爭取談,準備打,不想拖」的態勢。對於兩政治分歧的最終解決,習近平說:「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但也有說:「我們堅持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

不論臺灣信不信習近平說的話,但在中共「不想拖」的情況下,總不能告訴人民只准喊「準備打」,不準想「爭取談」吧?至於談,也可以談很久!

自從823金門戰役後,臺灣已經65年沒有經歷戰火,如果不想用軍事手段解決兩岸問題,就必須要努力維繫臺海的和平與穩定。在北京已經提出《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之時,臺北就應該以國家的生存與永續發展爲首要目標,思考相對應的「新世紀解決兩岸問題的總體方略」。

談判不能完全依照對手設定的議程,協商不能自己手上沒有預備的對案,我們總要彙集智慧,牢牢握住自己的主權利益。

(作者爲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