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中美洲議會排我 國際組織割喉戰(張光球)

我退出中美洲議會,外交部:中美洲銀行運作不受影響。圖爲外交部發言人劉永健(資料照片)

我國在拉美外交再次受到打擊,繼今年3月宏都拉斯轉向北京後,21日傳來中美洲議會以聯合國2758號決議模式,由北京取代我在該組織永久觀察員的身分,外交部22日立即發表聲明退出中美洲議會,以維護國家尊嚴。事實上,中美洲議會對臺灣的象徵意義大於實質利益,我退出該組織事小,但後續連鎖效應政府應即早因應。

中美洲在西班牙統治時期即歸一總督府管轄。獨立後,各國原本仍希望維持單一的政府形式,但在傳統派及地區派的扞格中破局,紛紛各自成立政府,但始終有一體化的理想至今。

冷戰結束後,中美洲國家於1991年底成立中美洲統合體(SICA),取代原有的中美洲國家組織,而中美洲議會屬於統合體的立法機構,會員國包括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拿馬及多明尼加,我國於1999年加入成爲永久觀察員,是長時間的參與,如今遭中國大陸取代是可忍,孰不可忍,因爲成員國都是與臺灣有長時間的外交關係,雖然官方外交已終止,但如此快翻臉不認人,說明了國際關係現實冷酷的一面,目前僅剩瓜國與我維持邦誼。

今年中美洲議會在尼加拉瓜召開,6月該國國會議員即提「排臺納中」案,外媒紛紛提醒蔡政府要審慎以對,因爲尼國總統奧蒂嘉始終對臺不友善,從陳水扁、馬英九到蔡英文總統都吃過他的暗虧。本次大會在尼國首都舉行佔有天時地利的優勢,所以我遭取代是一規畫已久的謀略。如此的發展也反映出美中臺在拉美競逐的勢力消長。

首先,美國持續流失對後院的管控能力,原因在於長期忽略當地發展真正的需求,端出的政策經常是華而不實,並縱容政治人物貪腐濫權,例如巴拉圭前總統阿布鐸和瓜國總統賈麥岱都涉及貪腐,美國卻無積極作爲,導致移民、毒品、幫派等社會問題更嚴重,到頭來受害的還是美國。

當白宮發覺北京已悄悄深耕拉美,爲時已晚。美國南方司令部本世紀初給國會的拉美綜合報告書中,有關中國僅幾句話帶過。時至今日,整本報告書幾乎在談中國在當地的發展對美國的威脅性,尤其是設立軍事基地的可能性,建議須加大力度反制。然而,美國官員私下抱怨拜登毫無拉美政策可言。

其次,北京投資拉美等待開發地區,反制美國在國際上的包圍,而拉美可說是對美國最直接且脆弱的一環。北京應該意識到美國正在爲臺灣規畫參與國際的新身分,希望我國改爭取參加國際組織,以取代難看的邦交國的數字,此舉在蔡總統今年訪問中美洲時,美國政府已放出巴、瓜兩國恐斷交的訊息,可見一斑。

據此,北京利用本次議會取代的例子,可以複製在其他國際組織上,雖無法將我完全屏除於國際組織外,卻能達到破美國的局,與騷擾我外交努力的目的。在中美洲銀行,我是第一大持股會員國,這應會是北京下一個測試的區域組織,蔡政府不可不慎防。

最後,拉美向來是我外交重鎮,尤其是中美洲,但從2007年哥斯大黎加轉向北京後開始鬆動。如今,我在中美洲友邦尚有貝里斯及瓜地馬拉,前者是內閣制國家,與我關係穩定,後者剛選出中間偏左的總統阿雷巴洛,他被認爲立場相對「親中」,曾表示當選總統後將拓展對華關係,但也說無意改變臺瓜邦交。不過未來他也可能在周邊國家的壓力,和以經貿換外交的國家利益考量下轉向北京。

畢竟,國際關係是以利益爲前提,雖然大陸近來經濟表現不如預期,但仍有餘力在國際上封鎖臺灣。

中美洲議會「排臺納中」案恐怕只是兩岸在中美洲新一波外交戰的起頭。

(作者爲致理科技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