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考古重大突破!8000年前出現的符號證明,中國爲何用表意漢字
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中華文明擁有超過5000年的歷史,這是一個讓所有中國人自豪的事實。幾千年的傳承未曾中斷,這在世界範圍內是極爲罕見的。
但這種傳承卻受到了國外的質疑,他們認爲中國歷史並沒有那麼悠久,甚至對一些古代朝代的存在表示懷疑。
面對這些質疑,我們啓動了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經過20年的深入研究,我們在歷史研究方面取得了顯著的突破。
國外的質疑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這是小學生學習歷史時都會背誦的順口溜,但在一些外國人看來,這似乎是無稽之談。
許多外國學者認爲,夏朝從未真實存在過,所有關於它的信息都是後人的猜測,無論是出土的文物還是文獻記載都無法證明其真實性。
也有一些外國學者對中國歷史非常感興趣,早在19世紀就開始研究,但隨着研究的深入,他們越來越感到困惑。
儘管出土了許多可以追溯到夏朝時期的文物,但他們認爲這些只能證明當時中華大地上存在文明,而這種文明只是以部落的形式存在,不能稱爲國家,也沒有任何當時的文件或書籍流傳下來。
所有的信息都是後人推測的結果,因此這樣的存在不應被視爲中華文明的一部分,這種推斷無疑是對我國文化的否定。
爲了迴應這些質疑,也爲了更深入地研究中國歷史,我們啓動了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歷時20年,有近400位學者參與,證明了中華文化的輝煌,並取得了新的突破。
顯著的研究成果
這項大規模工程對20多個古代遺址進行了發掘,這些遺址遍佈中國各地,直接證實了中國5000多年的歷史。
根據這些發現,我們還確定了獨屬於中國的文明社會標誌。
學者的研究表明,早在5100多年前,中國就有了初步的禮制和階級,那時已經有了權力很大的王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餘杭良渚遺址。
當時的設施已經非常完善,不僅有內城和外城之分,還有大型水壩工程,在城池遺址上還發現了一座大墓。
出土的玉器非常精美,說明墓主人很可能是城中的重要人物,擁有很高的權力,而且這座大城的工程量也非常巨大。
據估計,如果一萬人同時施工,也需要整整10年才能完成,大約800年後,黃河流域興起了新的文明——陶寺文化。
這個文明更加發達,僅宮城遺址就有280萬平方米,還出現了青銅器和陶器,有學者甚至推測這座大城可能是帝堯的都城,“中國”這個詞也是在這個時期出現的。
到河南二里頭遺址,文明社會已經形成,這一標誌就是文字的出現,這也爲我們探尋歷史留下了最珍貴的寶藏。
隨着研究的深入,學者們發現,早在7000多年前,中華大地上就形成了不同的文明,而且它們之間還有交流。
其中最重要的是種植技術的交流和農作物的交換傳播,這些研究成果直接表明,中國的人類史已有上百萬年,文化史有上萬年,而文明史有5000多年,這是無可置疑的。
文明史的誕生,其標誌就是文字的出現,這是祖先們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
祖先“精選”的文字
中國文字的傳承已有數千年,早在8000多年前,河南舞陽賈湖遺址就出土了許多帶有符號的龜甲和陶器。
但那時還不能正式稱爲文字,直到4000多年前的陶寺遺址中,已經出現了非常清晰的“文”字。
到了二里頭文化時期,象形文字已經逐步完善,而這裡正是外國人否認的夏朝所在地。
直到殷墟遺址的出土,形成了我們的漢字,那時文字系統已經非常成熟,字的數量達到了4000多個。
它的出現對我國文化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例如,即使是今天,我國各地的方言也五花八門,換一個縣城就有不同的口音,更不用說遠距離的交流了。
而文字就是這些語言不通的地區溝通的橋樑,大家或許聽不懂彼此在說什麼,但變成文字寫在紙上,誰都能看懂。
這就是文字存在的偉大意義,它作爲橋樑,連接了中華大地,各個民族,各個地區溝通就沒有那麼大的阻礙。
中國的文字自從定型後,就非常穩定,無論朝代如何變遷,它依然光輝燦爛,就像定海神針一樣,支撐起了中華文明的一片海。
既然有這麼多證據,爲什麼外國人還要質疑我國的文明呢?
中西方文明的碰撞
他們否認夏朝,很大程度上是因爲他們的文化慣性,他們認爲國家必須有一個集權存在。
而他們認爲夏朝是以部落聯盟爲主的,所以不能算作一個國家,這是我們與他們文明之間的差異。
大家也都知道,中國文明包容性非常強,大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起和平發展,共同創造美好的生活。
而西方則恰恰相反,他們文化排外性非常強,頗有一種唯我獨尊的架勢,如果雙方產生碰撞,他們第一時間想的不是更好的融合,反而是要消滅對方,把自己的文化強加在別人頭上。
中華文明之所以源遠流長,就在於我們極大的包容性,我們不斷吸收各個文明中的優點,把原本分裂的文明直接融合。
經過不斷地碰撞、融合,纔有瞭如今數千年的傳承與燦爛,這是我們該引以爲傲的東西。
參考信息:光明網:追尋民族足跡 溯源中華文明——聽首席專家講述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北晚在線:56件“回家”文物,爲探究中華文明起源提供哪些研究依據?上觀新聞:漢字與中華文明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