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原慎太郎與「太陽族」的興起

改編自石原慎太郎原着的電影太陽季節》。(圖/取自網路)

作者/馬賽克

日本政府在9月11日終於完成釣魚島國有化」,從今年年度預算的預備費中撥出20.5億日元,「購買」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三個島,將其「國有化」。

追本溯源,導致此一結果的始作俑者大家都知道,是日本極右派領頭羊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

石原慎太郎和他的家族是日本戰後的重量級人物(他弟弟石原裕次郎,是戰後日本史上最受歡迎的歌影視偶像,跟美空雲雀齊名)。石原慎太郎的分量,非但因爲他歷任重要公職,更因爲他是日本文化史上的重要旗手、以及他那旗幟鮮明的極右派立場﹔而後兩者是關係密切、並且有歷史淵源的。

不說或許還有人不知道,石原慎太郎年輕時也是文青、憤青,而且成名甚早。早在1955年,才23歲時,就出版了他在一橋大學唸書時所寫的短篇小說《太陽的季節》。更厲害的是,小說翌年還得到日本文學最高獎譽的「芥川獎」,並且被搬上銀幕(古川卓巳導演) 。

一連串發展,在當時曾引起熱烈迴響。有批評家指出,《太陽的季節》 的爆紅「既是一次文學事件、商業事件,也是一次社會事件」。

這部小說/ 電影會爆紅,是有它的社會原因的。《太陽的季節》的故事,以今天的眼光來看,比健達「出奇蛋」更出奇的簡單。它描述戰後日本的一羣富裕子弟,整天過着只顧玩樂、醉生夢死的的生活:打拳擊、上舞廳把馬子、開帆船、 偶而還爭風吃醋打打架,「墮落」到極點。

電影版比小說少了一些心理描述,但劇情非常忠於原着。男主角龍哉(長門裕之)是一個自稱「不會爲任何人之死流一滴淚」、沒肝無沒肺的人。他有一個富家女女友英子( 南田洋子),但毫不珍惜。

英子後來懷孕,問他要不要生下來,他也不置可否。後來英子因爲人工流產死亡。電影裡最讓人震驚的一幕是:當龍哉接到電話得知英子死亡的消息後,竟然若無其事的坐下來繼續打麻將。之後,他才十分淡定的對牌友說:「英子死了。 」

第二天,龍哉跑到英子的家裡, 砸了她的靈堂,並且大罵她「混蛋」! 但是在轉身離去的路上, 他終於哭出來。

《太陽的季節》的書名/片名,是有特殊含意的, 它一方面指涉故事中的主角整天揚帆出海、過着「 陽光、海浪沙灘」的美好日子。另一方面, 大家都曉得, 「太陽」是日本的國號、國徽。但是故事中這羣活在「太陽帝國」季節裡,現世安穩歲月的年輕人,過着的是怎樣頹廢的日子?

因此《太陽的季節》的名字充滿光明面內容卻是無比的灰色、蒼涼與虛無。這種虛無思想,對當時一些對現實/體制充滿無力感的年輕人來說,是有感染力的。兼且,石原慎太郎很聰明,他深懂Sex Sells(性是賣點)的道理,書中充斥着(當時還沒流行的)性愛描寫,引爆話題和大家的 「性」趣,讓自己的作品熱賣,也掀起了所謂「太陽族」的熱潮。

由於《太陽的季節》的轟動,石原慎太郎後來又有幾篇小說被拍成電影,包括後來捧紅石原裕次郎、中平康導演的經典《瘋狂的果實》。

這止些品內容都大同小異:在戰後日本的「無力」社會,你還是不能反天皇。如果你無意反美國( 加入安保鬥爭),那麼, 性與玩樂、微罪與墮落,將是你最好的反抗方式。

後來,人們把這些醉生夢死、藐視道德、只顧玩樂、彷彿沒有明天的(家境不錯 )年輕人 ,都稱作「太陽族」。這個詞對「偉大」、「燦爛」的「太陽帝國」來說, 是多麼不堪的反諷!

有「開天闢地」精神的《太陽的季節》還啓發了兩件事,一,引導出品這部電影的日活公司, 大量開拍描述年輕人「性反叛」的電影,後來演變成大規模「軟調」的「浪漫色情片」(Roman  Porno)生產線。二,物以類 聚,人以羣分,開啓了日語中把人歸類的「族」的說法。後來我們常用的「暴走族」、「御宅族」等詞彙,都是從「太陽族」裡衍發出來的。

日本購島 中:軍國主義惡虎出山,打開了潘朵拉魔盒

快訊/大陸兩艘海監船10:41駛入釣魚臺海域宣示主權

快訊/急什麼? 日購釣魚臺3島提前與地主簽約

中國公告釣魚臺列領海基線 反制日方購島行徑

中國外交部:早在明朝 釣魚臺就是臺灣的附屬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