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業AI賽糾偏 廠商從“All in”迴歸用戶體驗
圖蟲創意/供圖 周靖宇/製圖
證券時報記者 嚴翠
去年以來,手機行業掀起了一場激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競賽,各廠商紛紛發力AI。如今AI手機落地已近一年,行業AI競爭正從過往的盲目發力,發展到當下的理性認識與合理利用生成式AI技術提升用戶體驗。生成式AI這個曾被行業認爲有望掀起行業換機潮、將顛覆行業發展的技術,目前也被行業以平常心看待。
“現在行業真正的痛點在於,沒有什麼使用場景是手機缺乏的,也沒有什麼新場景是需要滿足用戶的,用戶更多的需求是在原有場景下的體驗提升。發展AI技術,並非要用它去顛覆行業,長期來看,廠商利用AI技術提升用戶體驗的程度,將左右未來手機行業格局。”近日,vivo副總裁、AI全球研究院院長周圍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從“顛覆”到“平常心”
去年生成式AI快速發展後,蘋果、榮耀、vivo、OPPO等手機廠商紛紛“All in AI”,各企業AI戰略漸次發佈、AI手機陸續面市,更有廠商官宣將停止傳統智能手機研發、將不設上限去投入AI等,一時間“生成式AI將顛覆消費電子行業”“將驅動行業迎來新一輪換機潮”等聲音不絕於耳。
“AIGC是我從事手機行業多年來,看到的最讓我興奮的技術創新,未來,它會對我們的移動生活體驗帶來革命性、顛覆性變化,這是一個長期、確定的發展方向,OPPO在這方面已做了很多投入。”去年,OPPO高級副總裁、首席產品官劉作虎曾如此表示。周圍此前也有類似預期。蘋果CEO庫克也曾毫不諱言:“AI將成爲換機理由。”
然而,一年後的當下,行業再談生成式AI時,卻已迴歸“平常心”。
“之前大家對生成式AI的預期特別高,感覺是不是要創造一些全新的顛覆性功能和場景?現在覺得還是要平常心看待,我們是用AI技術去增強用戶現有的體驗。”周圍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周圍結合智能手機過往十多年的發展歷程舉例說,手機行業觸摸屏從電阻式觸摸屏發展到電容式觸摸屏,對用戶而言,變化僅僅是從指甲蓋操作變成手指指尖操作。但這一微小變化,卻讓用戶體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它讓用戶操作屏幕更自然、更智能。
“AI大模型也一樣,大家對手機的需求沒變,只是如果利用好AI技術,可以讓手機的交互變得更符合直覺、更智能,同時它可以在我們看不見的方面做一系列支撐。比如,原來不能感知到的場景、不能感知到的意圖,原來不能幫助用戶主動做的決策與執行,現在在生成式AI與原有技術的融合下,手機都可以做了。”周圍說。
除周圍所代表的vivo外,近來其他廠商在發展生成式AI方面也較爲低調。廠商談AI主要側重其所帶來的用戶體驗變化,鮮少出現此前有關將顛覆行業的聲音。
端側大模型何以越做越小
在行業對生成式AI認知悄然生變的驅動下,這場激烈的AI賽背後四大新發展趨勢開始浮現。
據瞭解,去年開發者大會上,vivo發佈了自研十億、百億、千億的三個參數量級,並在手機端側率先運行了1B(10億參數量級)、7B(70億參數量級)、13B(130億參數量級)的端側大模型。
然而,今年的開發者大會上,vivo正式發佈了其全新30億參數量級的藍心端側大模型3B,這款大模型將搭載於新款手機中,也將與vivo新操作系統OriginOS 5深度融合。
上述信息一經發布,立即引發行業廣泛關注,怎麼端側大模型越做越小了?
據瞭解,目前行業運行的端側大模型仍普遍高於vivo的3B大模型。比如,小米推出了64億參數的6B端側大模型,榮耀和OPPO推出的端側大模型最低參數量級也都在70億左右。
對此,vivo AI系統中心高級總監熊官敬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去年我們是奔着硬件上限去的,所以當時直接在行業中開創性跑通了13B大模型。但今年我們不再追求上限,我們認爲這不是用戶體驗導向,因爲參數量越大的大模型,所佔據的手機內存以及功耗也越大,對手機硬件的要求就越高,3B大模型大概佔手機1.5GB內存,7B大模型則大概佔手機3.5GB內存,這對於內存8GB的手機而言,資源佔據太大,不利於手機流暢等其他體驗。”
熊官敬表示,去年vivo發佈70億、130億大模型時,因爲其所佔據的內存空間較大,所以當時並沒有將大模型內置到系統中,而是給用戶提供了可下載和可卸載的選擇,但今年vivo剛發佈的3B大模型,其大概只佔據1.4GB內存,所以vivo直接將其內置到了OriginOS 5中。
據熊官敬介紹,由於公司在大模型算法結構、數據、訓練等層面同步進行了優化,此次3B端側大模型,儘管規模較小,但其在對話寫作、摘要總結、信息抽取等能力上可以比肩行業7B—9B模型,相比藍心7B,藍心3B極致性能提升300%,平衡模式下功耗優化達46%。
值得一提的是,蘋果也採取了類似輕量化搭載策略。今年9月,蘋果剛發佈的首款AI手機iPhone 16,採用的便是端側30億參數大模型。
周圍對記者表示,大模型不應盲目追求規模大,而是適合用戶需求即可,未來大模型輕量化搭載將成爲行業趨勢,有利於AI手機加速滲透。另外,與操作系統融合也是未來端側AI大模型發展方向。
日前,vivo全新AI戰略——“藍心智能”發佈,vivo稱,藍心智能是將大模型技術與手機操作系統深度融合的個人智能。周圍解釋,以藍心大模型爲技術底座,藍心智能可以理解用戶的個人情景和偏好,主動爲用戶推薦個人化的服務,同時藍心智能還將通過與系統深度融合,爲用戶持續構建更自然、符合直覺的交互。
除vivo外,目前榮耀、蘋果、華爲等廠商在發展AI手機方面,均遵循的是與操作系統融合的個人智能體方向。比如,蘋果此前發佈了蘋果智能;10月14日,榮耀也最新官宣,將於10月23日面世的榮耀MagicOS 9.0能精準理解用戶意圖,能以更加智能、個性化及更具安全性的方式,爲用戶主動提供服務。
機遇與挑戰並存
在行業專業人士看來,當前全球AI手機發展仍處於開始階段,未來發展仍任重而道遠。
“經過近一年的發展,AI手機已經有了一些初步的使用場景,可以介紹和教育消費者,推動硬件性能的提升以及功耗的控制,但AI智能手機的殺手級應用還沒出現,消費者不會因爲智能手機有了足夠好的NPU(芯片)而去主動購買,大多數消費者並不真正知道他們使用AI可以做什麼。”IDC中國研究經理郭天翔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郭天翔認爲,目前各廠商都把AI上升到戰略地位,但是大家都依然處於初級階段,怎樣落地使用場景,怎樣更好的利用硬件性能,以及生態的建立,甚至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一切還都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記者體驗發現,儘管當下AI手機的AI功能已日益豐富,但很多功能仍處於初級階段。比如,當下手機的主動推薦服務功能,該功能的分寸如何把握有待行業進一步探索,畢竟如果主動服務過度或者理解錯了用戶意圖,更多的主動服務,其實與廣告效果無異。再如,部分手機的圈搜功能,目前仍存在用戶圈出的部分圖文,搜不出信息或搜索出的信息不準確的情況。而針對語言類對話,要真正能夠實現用不同方言100%無障礙順暢交流,可能還需要一定時間。
此外,手機企業在AI方面的投入與回報問題也備受關注。據瞭解,vivo從2018年開始投入AI,目前已累計投入數百億元;榮耀今年年初時也透露,其在AI方面的研發投入已超百億元;OPPO等廠商也曾表示未來幾年在AI方面投入無上限。
對此,周圍表示:“在認清了生成式AI對手機行業真正的意義後,我們基本已規劃好未來3到5年的發展路徑,就是用AI技術持續提升用戶體驗。至於什麼時候收回成本,交給行業去成長就好了。我對AI變現比較樂觀,公司發展AI是長期主義,將對AI方面持續投入。”
值得深思的是,全行業集體發力生成式AI、且目前行業將生成式AI定位爲爲用戶體驗“錦上添花”後,未來手機行業在AI競賽中如何實現差異化?
“短時間內,廠商在AI方面做出差異化或拉開較大差距,還比較難,但長期來看,未來已經對某種手機AI功能形成習慣的用戶很可能離不開對其的依賴,這些都將深遠影響手機行業格局。”vivo OS產品總監黃梓勳對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