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史要被改寫!王羲之巨幅行書出土,足有5000多字,讓人大開眼界!

長期以來,學魏晉筆法都存在一個難題,那就是“真跡難尋”。由於距今年代太過久遠,自然、人爲多種因素的破壞,導致當時的作品幾乎沒法傳到今天。而像《平復帖》《伯遠帖》,雖然是墨跡真品,但是字數少、篇幅短,難以當成“日課”臨摹,也不適合初學者。

想領略最正統、最精妙的晉人用筆,首選的是“書聖”王羲之的法帖。他五體皆能,尤以行書爲最,世人學“王行”,一般把《蘭亭序》《聖教序》作爲範本。但是,這兩件作品又都存在致命缺陷。

其一是真實性的問題。《蘭亭》真僞之辨持續千年,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後考古學的發展,全國各地出土了大量東晉時期的墓誌碑刻,它們證明了在當時尚沒有那樣妍美的行書。而《聖教序》是集字作品,天然存在行氣、章法和韻味上的不足。

其二是可不可學的問題。《蘭亭序》是王羲之信手所寫,醒來連自己都覺得驚奇。藉着酒興與當時的氛圍,《蘭亭序》屬於“妙手偶得”,是“情感壓倒筆墨”的代表,其筆法詭譎多變,初學者很難完全領悟。《聖教序》集字而成,每個字都值得練習,但存在入帖容易出帖難的情況。

綜上所述,選擇一部真實可信、字數充足、用筆自然的法帖纔是重中之重。而在美國,至今珍藏着王羲之一部巨幅行書,它的長度超過11米,足有5100多字,那就是《行書道德經》。王羲之愛鵝,經常手抄《黃庭經》《道德經》與人換鵝。這一點也得到褚遂良、李白等人的證實。

而這部《道德經》就是王羲之當年的“換鵝帖”,唐太宗將它收進內府,並命人摹刻拓印。後來原帖不存,這部“初拓本”流傳了下來。全卷洋洋灑灑、一氣呵成,是目前已知的字數最多的一件魏晉行書,而且大部分字不重複,囊括了日常所用。

當這部被發現時,就有學者認爲“書法史要被改寫,魏晉筆法的真實面紗要被揭開!”《行書道德經》筆法豐富精到,空中取勢落筆,再衄挫、蓄力,筆筆中鋒,轉折處一搨直下,絞轉使意、牽絲引帶,筆畫遒勁靈動,婀娜多姿。

結字以縱取勢,內擫爲主,修長連綿,俯仰得宜,顧盼生姿,欹側險絕,字跡大小不一,左右、上下之間斂展、疏密多變。縱覽全卷,筆筆精美,字字細膩,流露出魏晉中正平和、瀟灑簡淨的氣韻,這纔是“最美中國字”的典範,值得畢生臨摹學習。

而今,我們將這部《行書道德經》進行了超高清1:1復刻,見此作如見原作,並添加釋文一一對應,非常便於您臨摹和欣賞。如果您感興趣,請點擊下方鏈接一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