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精選》當「念力」終於被髮明 生化人時代到來
《華爾街日報》披露,Neuralink 是馬斯克低調成立的一家新創公司,2016年7月在加州註冊爲醫學研究公司。據報載,當時有人談論要在大腦中創造「人工智慧層」,以便人類達到「更強大的運作能力」。(圖/美聯社)
爲了讓科技不超越人類……科技必須深植在人體裡!
這個想法看起來很瘋狂,不過這確實是 Neuralink 的計劃。《華爾街日報》披露,Neuralink 是馬斯克低調成立的一家新創公司,2016年7月在加州註冊爲醫學研究公司。據報載,當時有人談論要在大腦中創造「人工智慧層」,以便人類達到「更強大的運作能力」。
就在一個月前,馬斯克在另一場由美國科技新聞網站「重新編碼」(Recode)舉辦的會議上提及這個想法。在該次會議上,他提到了在人與機器之間建立神經連結的可能性。
這位企業家的願景,雖然在技術上仍有些模糊,但他僅用幾句話就把問題表達清楚:例如,如何找到提高人類智力的方法,以免有天被人工智慧的智力超越?他在該次會議上直接拿動物做比喻,向大家說明和人工智慧比起來,我們很快就會變成像個小寵物。
馬斯克開玩笑的說:「我不希望自己會成爲一隻寵物貓。」接着嘗試解釋他的想法:「就像我們的大腦皮質與邊緣系統共生一樣,將來應該會有一種與皮質一起工作的數位層。」
這則矽谷神諭,是否悄悄預示了生化人時代的到來?這不是誇大其辭,因爲照他的說法,人類社會已經到達了這種階段:「每個人的『數位版』都已經存在於網路上了,例如我們的電子郵件、社交媒體帳戶……它賦予我們的超級權力,已經超過了二十年前的美國總統。現在,我們可以在線上參加任何會議、聯繫任何想聯繫的人,而且立即就能辦到!更別說那些在網路上發生的不可思議之事了。」
據馬斯克表示,該系統仍可高度擴充,他感嘆道:「我們的眼睛可以快速處理大量資訊。但使用手指輸入訊息的系統,卻仍慢得令人難以置信。」他認爲我們需要利用和電腦的連結,並稱其爲「神經蕾絲」(neural lace),這也是來自科幻小說中的概念;再次引用班克斯和其作品《文明》。
那麼,大家可能會想知道,馬斯克的裝置要如何透過血管到達大腦?目前唯一的選擇就是動刀。2016年6月在「重新編碼」會場上馬斯克被問到:「你說的是用手術方式植入的裝置嗎?」然而,大衆想得到馬斯克的正面回答,還需要再多一點耐心等待……。
2019年7月16日在舊金山舉行的一個創新科技活動中,馬斯克終於解釋了他的想法──這次是將晶片放入大腦。其研發的裝置包括一個微型探頭,探頭上配備了三千多個微電極,連接到大腦的表面,即大腦皮質。
目的是什麼呢?據馬斯克的說法,這是爲了「實現一種與人工智慧的共生」,他認爲這種做法可以增強人類,避免被人工智慧超越。「我們可以實現完整的腦機對接介面。」馬斯克說道。
這個概念實際上是將電極連接到大腦,記錄通過它的電信號;接着蒐集到的訊息可以用演算法解碼,用來控制電腦或機器。如此一來,只要透過腦中想法,便可操作智慧手機或輪椅等工具。
這還不是全部!Neuralink 利用植入晶片,還可以治療神經系統疾病。因爲,植入的晶片可以接收來自大腦的電信號,也可以向大腦發送信號。如此便可矯正與精神疾病或是運動有關的神經元功能障礙。
這些只是短期內的計劃。顯然,馬斯克看得更遠。在舊金山的活動中,他已經說明目標是確保植入手術能在舒適過程中安全執行,他最後表示:「我們希望在明年年底之前,能夠成功將其植入人體。」
(本文摘自《馬斯克,挑戰科學的男人》/大是文化)
【內容簡介】
火箭發射後可回收──馬斯克辦到了,還將火箭回收船取名「我還愛着你」。
將特斯拉送上太空的影片,引爆熱議。他卻只在車子儀表板寫「免驚」。
他曾說,火星殖民可在10年內展開;但前提得是:「你準備好要死了嗎!」
如果你對他的創新嗤之以鼻,他會狠嗆你:「是哪條物理定律阻止我這樣做?」
他就是被衆多科學、太空實驗室評爲「經常挑戰科學的男人」,伊隆.馬斯克。
作者奧利維耶.拉斯卡是法國科普期刊《科學與未來》主編,身爲科技記者,這幾年來他參與了非常多的「馬斯克現象」。
一開始他很不想當一回事,更討厭馬斯克根本不懂科學(從沒發表任何相關論文)還愛嗆人。
像是放話給貝佐斯、老要跟普丁單挑。
但隨着SpaceX、特斯拉、超迴路列車、腦機介面的陸續誕生,他決定從科學角度解讀這位企業家在太空、交通、醫學甚至金融領域的挑戰,有哪些創新值得期待?哪些創新目前技術也許只是發夢,但以後呢?
也許結果就如同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火箭專家,對馬斯克的評論:「他說到做到。只不過從來沒有在宣佈的期限內」。
發展低成本的新太空產業,他要讓人類成爲多行星物種。
太空產業如何「低成本」?馬斯克說,讓成本最高的火箭可重複使用。
科學家馬上吐槽:「火箭材料禁不起重返地球大氣層的高溫。」
但在這位挑戰科學的男人眼中,如果不是不可能,那就是可能。
他選用沒人想過的不鏽鋼──更耐熱又省錢,成功讓火箭得以回收。
移民火星呢?科學家:「那裡沒有水、還有沙塵暴、日夜溫差100度。」
實際在那裡生活,可能比疫情封城更痛苦,因爲你只能活在密閉洞穴中。
那麼,馬斯克爲什麼堅持要離開地球?去火星的真正目的是?未來可能實現嗎?
特斯拉的自動駕駛不可行?他嗆:「是哪條物理定律阻止我這樣做?」
充飽一次電能跑多久?全世界的鋰電池根本不夠;自動駕駛安全嗎?萬一發生事故,選擇撞牆還是撞人?這是科學家的最大質疑。
馬斯克如何挑戰?他正在挖地下隧道,讓特斯拉能在更安全的環境行駛;還有超迴路列車──乘客會坐在膠囊內移動,比高鐵還快!
腦機介面的誕生──與人工智慧共生
馬斯克利用「三隻小豬」做實驗,將晶片放入大腦皮質層, 調整腦波治療失智、癲癇,癱瘓者甚至能透過意念操作輪椅。
不過,他的目標只在於醫療嗎?這麼想讀取人們腦中的訊息,目的是?
萬一國家說這行爲不人道,不能同意?
那就想像一下:美國總統伊隆.馬斯克,他可能會投入選舉!
短短几年內,馬斯克跨足太空、網路、交通、媒體、醫療、人工智慧,還插手了金融業──用比特幣買特斯拉,他是認真的嗎?
殖民火星、全自動駕駛、超迴路列車、腦機介面、虛擬貨幣……
在科學家眼中,哪些「馬斯克現象」未來會成真?
【作者簡介】
奧利維耶.拉斯卡(Olivier Lascar)
專業工程師出身,目前是科普期刊《科學與未來》(Sciences et Avenir)數位版主編、法國文化電臺《科學方法》(Méthode scientifique)專欄作家。曾任法國《青少年科學》(Sciences et vie Junior)雜誌和科學電視節目《E=M6》的作家。
【譯者簡介】
黃明玲
專職法文譯者,譯有《電影和課本誤導的二戰真相》、《全球只剩北京標準時間》、《整形臺上的人生》(以上皆爲大是文化出版)等書。
交流信箱:[email protected]。
《馬斯克,挑戰科學的男人》/大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