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轉型下半場:銀行打響“專利戰”

本報記者 郝亞娟 張榮旺 上海、北京報道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9月以來,建設銀行、平安銀行、中信銀行等相繼獲得發明專利授權,主要集中在數據處理、信息保護等領域。

根據《中國金融機構推動數字化變革的科技創新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我國金融機構爲主體的專利申請量突破9.1萬件,近三年年均專利申請量約1.9萬件,科技創新保持高基數下的穩定增長,推動以科技自主創新引領金融高質量發展。

受訪人士指出,銀行作爲處理大量金融交易和客戶敏感信息的金融機構,正在不斷尋求新的技術手段來提升其信息安全水平。爲了保護客戶隱私、防範網絡攻擊以及防止數據泄露,越來越多銀行投入資源進行技術研發,並且申請與信息安全相關的專利。

提升技術能力+享受稅收優惠

公開信息顯示,9月11日,建設銀行新獲得一項發明專利授權,專利名爲“數據處理方法、裝置、系統、設備及存儲介質”。本發明實施在對數據處理系統架構進行部署規劃的基礎上,採用DRDA技術,實現了開放平臺對主機平臺批量作業的調度執行,最大程度減少了對主機平臺現有業務的影響。

又如,9月7日,平安銀行獲得一項發明專利授權,專利名爲“數據查詢方法、系統、計算機設備和存儲介質”。上述方法,通過查詢平臺接收記錄數據並對記錄數據進行處理,後續根據處理後的記錄數據完成客戶端的數據查詢請求,可避免客戶端向業務服務器進行直接的數據查詢,減少對業務服務器在硬件資源上的消耗,提升業務服務器的安全性能。

總體來看,金融機構的專利申請情況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年底,中國金融機構申請專利超過(已公開)9.1萬件。自2015年起,金融機構專利申請呈現明顯的加速態勢,其中2015年首次突破千件,達到1001件,2020年度突破萬件,全年申請專利13359件,較十年前增長45倍。

北京華夏泰和知識產權有限公司專利工程師李永葉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數字化轉型已成全球趨勢,金融產品的信息安全、數據安全、風控管理、用戶體驗等也變得越來越重要。一方面,擁有強大的專利組合能夠展示企業高水平的創新能力、專業知識、技術能力和資金實力,也能夠爲企業營造正向的聲譽,這是金融機構申請專利的一大動機;另一方面,進行知識產權保護(例如專利申請、商標佈局、軟著申請、商業秘密等)的過程有助於企業梳理和盤點自身的產品線和技術線,並進行分類管理,這部分也會作爲金融機構的無形資產。

《報告》指出,金融專利作爲技術的主要載體,其申請量的增加顯著推動金融業乃至國民經濟的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從直觀影響來看,金融專利申請量增加將提升金融業產出效率;從間接影響來看,以新質生產力爲基礎的金融專利所帶來的金融業變化,通過多元渠道深刻地影響着經濟與產業的變化,並帶動國民經濟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與此同時,這樣一些變化又會結構性地作用於金融業自身,形成端到端的良性閉環。

在冰鑑科技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詩強看來,金融機構申請專利有多方面原因,有專利可以申請高新技術企業,享受稅率優惠和財政補貼,高新技術企業可以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相比一般企業的25%稅率有顯著的減免。此外,擁有大量專利有利於金融公司擴大知名度,提升參與政府項目以及與其他機構合作的機會。

信息安全領域受關注

從銀行申請的專利來看,主要有數據治理、隱私保護等。

李永葉分析,金融機構申請專利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領域:一是在金融業務場景下的風控識別和預測(涉及toB和toC,場景包含:融資、信貸、轉賬、應對突發事件等),主要技術功效在於提升金融業務的安全性或提升相關模型的準確度、處理效率等。二是金融產品的交易、運營和運維等方向的數據處理,主要改進方向是提升數據處理效率、節約人力成本、減少手動化操作變成自動化處理、提升高併發處理能力和系統穩定性等;一般結合計算機技術、AI技術、圖像識別技術、語音識別和處理技術、大數據分析、微服務、分佈式計算、雲服務、區塊鏈技術、數據庫技術等。三是信息安全領域。在大數據時代,信息的價值和敏感性使得信息安全問題變得尤爲重要。隨着海量數據的積累和傳輸,保護個人和企業的敏感信息變得越來越關鍵。銀行作爲處理大量金融交易和客戶敏感信息的金融機構,正在不斷尋求新的技術手段來提升其信息安全水平。爲了保護客戶隱私、防範網絡攻擊以及防止數據泄露,許多銀行開始投入更多的資源進行技術研發,並且申請與信息安全相關的專利。

美國銀行董事總經理、全球財資管理部中國區主管竇淑芳表示:“銀行業正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先進的技術帶來更完善的服務,簡化了財資管理業務。美國銀行每年的技術投資爲120億美元,過去五年專利組合增長近70%,達到6582項。其中在2023年美國銀行獲得的644項專項技術類別中,28%爲信息安全方面,18%爲金融服務的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

“目前金融機構中,大多數專利申請集中在資金雄厚和研發水平較高的企業,預計未來這個趨勢還會延續;金融科技類的專利申請數量預計還是會穩中有進,後期專利的運營(例如專利權轉讓、專利權許可等)和價值轉化可能會有新的發展。”李永葉說。

《報告》指出,數字金融創新發展帶來的服務體驗升級、合規安全保障、經濟效益增長加速顯現,加強大型銀行、科技型金融機構、科技企業等多方合作,成爲新時代金融高質量發展和科技佈局的核心方向。

(編輯:朱紫雲 審覈:何莎莎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