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任急境常靜

散文

上茶道課前,我思考着這次要泡什麼茶。是選去年冬天的「翠巒」嗎?雖然甘爽、清香,但開封后的茶量不夠多次反覆練習;或是焙火、發酵夠、韻味豐厚的「高山佛手」?

最後我選了「東方美人」。一個月前,我開了一包去年的北埔東方美人茶準備着,但之後便出國旅行十來天,這一個月中,前後只泡了二、三回,就像已有些許年分的紅酒,開瓶後需要時間醒酒,纔可以讓酒的香氣和滋味釋放出來;現在這包「美人」開封時間雖夠,然而只打開兩、三回與空氣接觸不足,還有未醒的火氣,但似乎沒有更好的選擇了。

當天,因爲七人同席(通常一席人數不超過六位),第一席我準備了一隻口小、身高、底寬、容量足夠的瓷壺,前三杯茶湯甘甜,第四、五杯舌面有收斂感但可以化開,唯香氣沒有預期的高揚。我推測是這把大壺不常用,還沒養好。

第二席,一位同學有事得先離開,我改用了一個適量、常用的白瓷巨輪珠壺。爲了讓香氣發揮,將水溫提高了一點點,這回東方美人茶特有的蜜香、果香非常明顯地綻放出來。不過,茶湯的收斂感卻增加了,讓我有點挫折。

席畢,大家分享原因是水溫太高,老師還點出大家沒注意的注水力道和速度。的確,我在第二席改用口大、身扁體寬的壺,注水力道和速度確實比第一席強又快,香氣雖然比前席昂揚,卻忽略了東方美人細緻的芽葉。原來,除了水溫不能太高外,注水力道要控制得宜、速度要徐緩,才能泡出甜潤、韻足、香氣悠揚的美人茶。

技術的提升,是經由一次次不斷地練習與體悟,無法速成;茶葉中的火氣,也需要時間在空氣中轉化,才能變成圓潤甘醇的佳茗。在緊湊的生活中學習茶道,享受悠悠緩緩的時光,是至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