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文物保存維護意識 臺南市文資處開課

臺南市文資處辦理「臺南市寺廟文物保存維護教育推廣計劃」,5至7月共舉辦5場課程,獲得民衆熱烈迴響。(臺南市文資處提供)

近年,文化資產保存意識日漸高漲,爲鼓勵民衆對寺廟文物有更進一步認識,建立保存維護的正確觀念,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委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辦理「臺南市寺廟文物保存維護教育推廣計劃」,5至7月共舉辦5場課程,獲得民衆熱烈迴響。

文資處推動「臺南市寺廟文物保存維護教育推廣計劃」,規畫課程內容除建立文物普查紀錄、保存安全案例剖析基礎知識建立外,亦着重實作重要性

由於這項課程歷史發展悠久、宗教興盛且寺廟林立的臺南市非常切合實際需要,課程甫推出,即吸引各方人士踊躍報名參與,對象除有廟方管理人員,也有衆多廟宇志工地方文史團體、文化相關科系教師學生關心文化資產的民衆參與,還有不少學員是自外縣市遠道而來。

計劃實作課程由講師示範,並帶領學員操作包括文物清潔、持拿方式測量方法、文物收納盒作法等。

以文物清潔爲例,學員驚訝發現,外表看似乾淨的文物,實則覆蓋不少灰塵雜質等足以損害文物的附着物,深刻體認到文物日常維護的重要性。

講師另也於現場木刻板、神轎、繡花鞋等文物爲例,示範如何注意材質、宗教禁忌,以及正確保存維護方法。

此外,保存環境與文物狀態良好與否關係緊密,課程特別規畫由講師帶領學員於上課場地之4座寺廟─德化堂、大觀音興濟宮、白河永安宮、佳里金唐殿,進行環境安全實地巡查檢測

值得一提的是,7月15日於白河永安宮的課程,因廟中保存甫獲指定爲古物的1組(6件)「白河永安宮潘麗水門神彩繪」,對於這使用中的古物,要如何保有傳統宗教儀式(如在門神上貼封條),又不破壞門神彩繪的完整性周志明老師當場實地針對封條的黏貼材料、撕揭手法分析利弊給予建議,解決永安宮遇到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