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博士當鄉鎮公務員,不必誇大解讀

近日,安徽省宿州市公務員局公示今年考試錄用公務員擬錄用人員名單,其中,一名斯坦福大學博士成爲社會關注的焦點。

據媒體報道,這名博士報考的是靈璧縣鄉鎮機關基層事務管理職位,錄用後將從事公共服務、鄉風文明建設、鄉村振興等基層綜合管理工作。按照報考要求,該崗位面向宿州市戶籍人員,錄用後需要簽訂5年不得流出本鄉鎮的協議。

博士考公並非普遍社會現象

世界名校畢業的博士,考公成爲鄉鎮公務員,這讓許多人感到驚訝。不少人認爲,這有大材小用、人崗錯配和人才浪費;也有人認爲,這不過是個體的自由選擇,無需過多解讀。

在此之前,也有清華、北大等名校的博士考取杭州市、深圳市等地街道辦的公務員編制,同樣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這樣的事情之所以引人注目,原因就在於,社會期待高學歷的專業人才可以投身科技創新和實業發展,而不是成爲忙碌於行政事務的基層公務員。

不可否認,從既有觀念邏輯看,名校博士考公務員,的確會讓人對其未來職業發展心存懷疑。一方面,是基層工作是否需要這樣的高學歷人才,會不會帶來人才浪費的問題?另一方面,則是人們眼中的天之驕子能不能適應基層工作,會不會出現水土不服?

近些年來,“考公”熱度不減,每年國考省考都有千軍萬馬爭過獨木橋。成功“上岸”和成爲公務員,是不少人夢寐以求的職業未來,甚至成爲很多年輕人的終極目標。這催生了考公培訓輔導的巨大市場,也吸引很多人連年備考。

不少人追求高學歷,卻依然希望考取公務員和爭取編制,端上一個“鐵飯碗”。這反映出的求穩心態和“考公”情結,顯然不利於實現人才自由流動和人力資源的最大化開發。

但深究就會發現,博士考基層公務員,並非是普遍的社會現象,因此,輿論對這樣的現象倒也不必過度放大和過分解讀。

據瞭解,宿州市公務員局今年公佈的兩批擬錄用人員共計434人,而該名斯坦福大學博士是其中唯一的博士,足見博士公務員仍然鳳毛麟角。因此,不排除其本人有特定考慮,社會也不應妄加指摘。

破除對基層幹部的刻板印象

從基層治理的角度來看,高學歷人才是否是大材小用,也同樣值得商榷。鄉村振興和基層治理現代化需要更多高學歷人才的參與,而這也是選調生等專項計劃的初衷所在。

與此同時,從基層做起和在基層鍛鍊,也有助於培養優秀領導幹部,使他們直面基層和心懷基層,並勝任更具挑戰性的工作。從這個角度看,公衆不妨破除對基層幹部的刻板印象,認識到基層工作越來越需要專業化人才的趨向。

與此同時,社會也應破除名校和高學歷的“光環”,不對這些人才貼標籤,更不應要求他們必須按照社會認定的發展方向對號入座。

哪怕是名校畢業的高學歷人才,也可能面臨就業難題。現實中,“高分低能”的情況也並不鮮見,因此,不應將畢業學校和學歷高低作爲衡量人才的唯一標準。

截至目前,我們並不清楚這位考生爲什麼會選擇回國返鄉考公,但是,公衆首先應尊重其本人的職業選擇。做什麼工作和從事什麼職業,是每一個人的選擇,也應尊重每一個人的自由。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而讓每一個人都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心儀的職業,也是社會進步的標誌之一。

因此,面對海外名校博士返鄉,並且選擇從一名普通基層幹部做起,不妨充分尊重其個人選擇。

毫無疑問,我們充分尊重高學歷人才考公考編。但是,當脫離特定的環境時,人們還是更加期待這些高學歷人才的職業選擇可以更加多元化,而不是把體制內的工作視爲終極目標和唯一選擇。

當人才的職業選擇可以多元化,而不是將考公考編視爲首選乃至終極目標時,會更有助於推動科技創新、實業發展和社會進步。這是輿論層面普遍的期待。

這有賴於政府部門加以引導和培育,也需要加強大學生的職業規劃和引導。某種程度上,公務員崗位之所以成爲“香餑餑”,恰恰也反映出其他就業單位在勞動保護、薪資福利、職業發展等方面還有進步的空間。

就此去看,補齊相應的勞動保護短板和職業保障缺口,持續拓寬各學歷階段人才的職業發展路徑,也是迫在眉睫的重要課題。

撰稿/馬亮 編輯/馬小龍 校對/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