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襪、內衣賣不動,曾經的中國襪王爲何不火了?(浪莎)

最近有粉絲私信,想要聽聽浪莎的品牌故事。

沒錯,就是那個主要賣絲襪和內衣的浪莎。

按照粉絲的理解,浪莎和南極人是一路貨色。

其實這種說法不太準確。

南極人是萬物皆可貼,把商標直接授權給了各類廠家,自己不生產也不銷售任何產品。

浪莎大多也是貼牌,但屬於OEM模式,即把生產交給代工廠,再貼上自己的商標賣。

最大的區別就是,浪莎真的有在賣產品。

但這並不能代表浪莎就是個正經品牌。

自從成爲“襪子大王”之後,或許是飄了,浪莎竟一頭就扎進了內衣行業,企圖複製一個“內衣大王”。

然而事與願違,內衣賣的不咋地,導致整個集團業績上不去。

而後浪莎開始不務正業,先後進軍光伏產業、房地產和高檔酒店業、還辦過小額貸款,推出過定價5000元以上的調理內衣、通絡理療襪,並一度捲入傳銷風波……

如今的浪莎,已經有所收斂,主業基本回歸到了襪子和內衣上。

但這些年的折騰,已經讓這個曾經的民族品牌標杆,徹底淪爲了消費者眼中的低端貨。

01

2017年,有一部電視劇叫做《雞毛飛上天》

主角“陳江河”承包了一個國營襪廠,並通過技術更新、設備改造,讓一個瀕臨倒閉的襪廠起死回生。

其中有個片段是這樣的:陳江河提出要把襪廠所有的機器全換成昂貴的電子提花機,因爲在上海的外貿店裡,他親眼見過一雙可以賣到12元的進口襪子。一開始沒人支持這樣的冒險,但陳江河還是堅持自己貼錢更換機器,最終成功建立起了自己的“絲襪帝國”。

其實這段劇情,就取材於浪莎集團創始人翁榮金的真實故事。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因家庭貧困,高中畢業後的翁榮金決定輟學打工補貼家用。

但既沒工作也沒學歷,翁榮金在找工作的路上四處碰壁。

不得以的情況下,他說服了另外兩個兄弟,決定一起擺攤創業。

在擺攤之路上,翁榮金兄弟三個賣過玩具、相冊、飾品、襪子等很多小商品。

幾年下來,他總結出經驗,賣襪子這種老百姓必需品最賺錢。

90年代初,不甘心只做小攤販的翁榮金,憑藉第一桶金拿下了一個廣東品牌襪子的總代理權。

僅用5年的時間,就在全國建立了銷售網絡。

1995年,在計劃經濟轉變到市場經濟的進程中,商品緊缺給企業帶來了發展機會。

已經完成原始資本積累的翁榮金三兄弟,與一家港資企業,在義烏合資成立了義烏浪莎針織有限公司。

當時,大陸襪業市場到處是牌雜質次的低檔貨,上海、無錫等地的國營企業正面臨設備落後、款式陳舊的局面。而高端市場則被日本及香港、臺灣地區的襪子佔領。

翁榮金髮現問題所在後,當即拍板,要做就做自己的知名品牌,成爲中國的襪業大王。

緊接着就向國家商標局申請了“浪莎”商標,又請來名師設計“浪莎”商標,全面導入CI形象策劃,甚至還建立了國內第一個襪子模特表演隊。

1996年,浪莎斥巨資在央視打了第一支絲襪廣告。

那一整年,張柏芝都身着浪莎絲襪火辣出境,用一句“浪莎,不只是吸引”告訴觀衆,只要穿上浪莎絲襪,就能和她一樣年輕時尚。

在信息匱乏的年代,人們對產品的認知主要以電視廣告爲主,浪莎在央視霸屏的廣告,毫無疑問打開了消費者的認知,更打開了經銷商的口碑。

那時全國各地的經銷商都是拿着現金,排隊上門去浪莎取貨。

隨着知名度的上升,浪莎在全國五千多家襪子企業中脫穎而出,甚至獲得了中國馳名商標讚譽。

有了這些榮譽加持,浪莎的身價也與日俱增,不再需要進行低價競爭。

之後,翁榮金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也就是《雞毛飛上天》裡的那段劇情。

他爲了提高絲襪質量,花掉幾乎公司所有的流動資金,引進了1000臺當時最先進的意大利織襪機。

這樣做雖然風險很大,但帶來了更可靠的品質和效率保證。

舉個例子,當時其他的襪廠一臺襪機每天只能生產幾十雙絲襪,但浪莎的意大利進口機器每臺每天能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生產1200雙絲襪。

得益於此,到90年代末,浪莎的市場份額已經高達32%,國內的多數城市都有浪莎的實體店。

僅專賣店就達到兩千多家,在商場終端的銷售點更是多達五萬多個,基本站穩了國內襪業老大的位置。

但做第一容易,保持第一難。

浪莎用來鞏固第一的典型做法,是加大品牌營銷。

打開浪莎集團的官網,首頁醒目的顯示着這樣一段介紹,可見公司對其品牌營銷成功頗爲得意。

事實也確實如此,在電視廣告時代,浪莎是個玩營銷的高手。

而且浪莎似乎掌握了流量密碼,在過往的電視廣告中,尤以絲襪廣告居多。

比如播出於1998年的這期廣告,女主穿着浪莎絲襪自信走在街頭,把路過的男性迷的路都走不穩,女性看見了也自卑的拿包擋住沒穿絲襪的腿。

這種略帶擦邊的拍攝手法,很拿捏觀衆心理。

不僅如此,浪莎還喜歡找當紅女明星代言,除了早期的張柏芝,後續還接連簽約了大S和李小璐,全都是走性感路線。

甚至那時候坊間還有對浪莎廣告詞的調侃:浪莎襪業,不只是吸引,還有勾引。

總之,大規模的廣告營銷,讓中國襪王的稱號就被浪莎穩穩佔據。

即使在2008年全球經濟不太樂觀的情況下,浪莎銷售額仍達到5億美元,實現了40%的業績增長。

02

但浪莎的“襪王”之路,並沒有一帆風順。

時間回到21世紀初,靠襪子打遍無敵手的翁榮金三兄弟手頭有了充足的資金,便打起了產業多元化的主意。

2001年前後,浪莎將產業結構拓展至內衣、日化、廚具、地產、金融、醫藥等領域,並計劃佈局5000家時尚體驗館,爲消費者提供一站式服務。

但這些業務大多反響一般,唯有和襪子關聯度較高的內衣,發展勢頭不錯,被寄予厚望。

其實就實際情況來看,浪莎主抓內衣也符合趨勢。

因爲彼時的中國,正處於經濟飛速發展階段。

隨着經濟的增長,女性對自身身材的關注引發文胸等功能性產品的熱銷,特別是文胸利潤最高,發展前景最好。

在中國約6億女性中,有2億人屬於佩戴文胸的適齡人羣,年消費文胸能力在10億套以上,年銷售額約354億元。

通過襪子帶動內衣的銷售,從而悄無聲息做大做強,怎麼看都是正確的道路。

2007年,浪莎集團花費7000萬,收購了四川一家股票簡稱爲“ST長控”的上市公司控股權,經過一番運作之後,浪莎借殼上市,成爲義烏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上市的浪莎股份,是浪莎集團主做內衣的公司,並不是如日中天的浪莎襪業。

僅這一個舉動,就能看出來浪莎對做內衣有多看重了吧。

上市之後,浪莎又繼續發揮做電視廣告的傳統藝能。

除了前面提到的張柏芝、大S外,還額外請了蘇有朋、周華健等,基本上是男明星代言內衣,女明星代言絲襪,也有的是兩個都代言,比如大S就是一個廣告片同時出現絲襪和內衣。

說到代言,就不得不吐槽下,爲什麼內衣用男明星代言?網上找了一些代言資料後才發現,浪莎讓明星代言的內衣不是大家理解的那個內衣,而是類似秋衣的那種保暖內衣。

其實,這也算是浪莎內衣沒有做起來的原因之一。

翻看2022年浪莎股份的財報,其中清楚的顯示,浪莎內衣業務主要產品爲:內衣、短褲、文胸和其他。

其中產銷量大頭是短褲,文胸反而少得可憐。

作爲一家內衣公司,銷售重點不是內衣,只能硬生生的錯過主要消費羣體。

不僅如此,浪莎內衣和競爭對手一對比,根本不在一個段位。

無論是街邊還是商超,都市麗人、愛慕、婷美等品牌的店鋪裝修都符合主流審美,產品選擇性面也廣。

但浪莎內衣的店鋪,大紅色的裝修風格,產品老氣橫秋,完全不符合年輕女性的審美。

毫無疑問,幾年下來,浪莎內衣就敗下陣來,典型標誌是2011年後,利潤逐年下滑,2015年出現虧損,至今營收幾乎毫無增長。

更難辦的是,內衣沒做起來,襪子也被偷家了,假冒浪莎的襪類產品一度侵蝕了浪莎超過30%的市場份額。

背後的緣由就不得不提浪莎的生產模式了,即OEM代工,也就是老生常談的貼牌。

浪莎無論是內衣還是襪子,自有工廠生產的很少,基本都包給了代工廠。

有的經銷商爲了瓜分利潤,就直接繞過浪莎公司,鋌而走險的與供應商合作私自銷售搞錢。

如果說這些產品是山寨吧,其實也不是,只不過沒走浪莎的賬。

但對浪莎自身來說就虧大了,經銷商私自賣掉的浪莎襪子,公司卻一分錢都拿不到。

03

襪子和內衣雙雙遇到問題,浪莎集團業績受阻,於是各種昏招就出來了。

2016年6月16日,浪莎發佈一則題爲《“金浪莎”要做全國最大的“襪子微商”》文章,宣告要進入微商領域。

隨後,浪莎美體、金浪莎、浪莎·迪士尼、浪沙國際等多個微商板塊上線。

受限於篇幅,具體如何運作的不過多討論,只說結果。

微商業務做了兩年多之後,官方突然爆出大新聞,浪莎涉嫌傳銷,導致浪莎公司和其負責人的金融機構賬戶被凍結。

原因就是,微商板塊的浪莎美體項目中有個叫做“浪莎E+生活館”的加盟店業務,主要銷售多功能保健服飾,涉嫌在各地用組織傳銷的方式開展業務。

浪莎股份隨即火速發佈公告迴應輿論,簡單總結就是“與我無關”,不管是“浪莎E+生活館”還是功能性智能保健服飾,浪莎股份都表示那些是關聯方的業務,上市公司並未涉及。

但這種說法明顯站不住腳,浪莎只辯解了上市公司沒有參與傳銷,但不能否認它的關聯公司也沒有參與傳銷。

更何況涉嫌傳銷的功能性保健服飾中,如女士舒適透氣護宮收腹內衣、男士磁能量石功能內褲及美體文胸,恰恰屬於上市公司的內衣系列。

一個傳銷事件,再次給了浪莎重大打擊,撈偏門的微商業務也陷入停滯。

這個時候,浪莎想起來了自己的傳統藝能,也就是廣告營銷。

但是,相比以前的高光時刻,如今的浪莎太窮了。

浪莎股份的財報提到,2020年至2022年期間,其廣告宣傳和業務推廣費只有100萬元左右。

三年100萬,平均一年三十多萬,別說請明星了,估計是印批傳單都不夠。

沒錢請明星怎麼辦呢?浪莎的做法竟然是侵權。

大概從2020年開始,浪莎就用某李姓(已被封殺)藝人的肖像大規模發佈廣告,但實際上李姓藝人壓根沒有和浪莎簽約。

雙方打了幾年官司,最終在去年8月,以浪莎在官網發佈道歉聲明結束鬧劇。

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2023年初,浪莎又鬧了一個大烏龍。

1月3日,浪莎股份發佈公告,表示花了275萬請了朗朗、吉娜夫婦代言。

但第二天晚上,浪莎股份又發佈新公告稱,取消和朗朗、吉娜夫婦的代言合同。

僅僅一天,275萬元的合同就“黃了”。

你以爲這就完了嗎?並沒有。

又過了一天後,浪莎襪業在微博上先是向朗朗、吉娜夫婦道歉,然後話鋒一轉,表示雙方仍會繼續合作。

如今打開浪莎的官網,朗朗、吉娜夫婦在首頁顯眼的位置,看來是真的簽下了。

但這種荒誕的“炒作”方式,多少是自毀了聲譽。

04

最後,總結一下,兜兜轉轉多年,浪莎不但在多元化轉型上耗光了元氣,也讓賴以生存的襪業和內衣業務遇阻。

而在可預見的未來,浪莎也充滿了危機。

襪子主業,行業技術門檻、壁壘較低,生產企業衆多,很難有大突破。

內衣業務,在新消費浪潮下,浪莎這種傳統內衣品牌早已接連陷入困境。

當前,蕉內、內外、ubras等品牌已逐漸在內衣市場站穩腳跟,更多新興內衣品牌如幸棉、jkn、mybody還在不斷涌出。

如果浪莎還不努力的話,估計最終的結局可能真的是第二個南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