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智富/如何轉嫁失智症的照護風險?
長期照顧是近年臺灣人愈發關心的議題之一,意外、疾病、失智、失能都是會造成長期照顧的主因之一。其中,失智問題不容覷,根據內政部最新人口統計資料及臺灣失智症盛行率推估,2019年底臺灣失智症人口共29萬2,102人,佔全國總人口達1.24%,等於臺灣每80人中就有1位失智症患者。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對患者來說,是「不可逆」的狀態,失智程度將會隨着年紀漸長更顯嚴重;對家屬來說,失智症對家庭環境造成驟變,其衍生的長期照顧成爲家人肩頭上的重擔,但除了政府提供的有限補助,其他的資源,例如商業保險能提供保障或理賠嗎?
臺銀人壽業務部銀行保險科科長施惠雯表示,市面上長期照顧險與失能扶助險(以下簡稱長照險與失能險),均對失智症引發的長期照顧進行理賠,只是理賠定義有所不同。
針對失智症的保障與理賠,長照險的定義相對明確。在長照險示範條款中載明,以保戶符合長期照顧狀態爲給付條件,這個狀態指被保險人經專科醫師診斷判定,符合「生理功能障礙」或「認知功能障礙」2項情形之一者。
其中「認知功能障礙」過去以保戶持續維持失智狀態,且在「時間、場所、人物」3項中有2項無法分辨爲主;但長照險採用的國際疾病傷害及死因分類標準爲第9版,衛福部已更新到第10版,且過去用來評估認知功能障礙的標準之一「簡式智能評估表」(MMSE)已有不合用之處。
因此金管會在2020年要求長照險,應對「認知功能障礙」做出修正。只要被保險人經專科醫師診斷判定達特定期間以上(編按:不得高於6個月),仍爲持續失智狀態(編按:係指按「國際疾病傷害及死因分類標準」第10版(ICD-10-CM),如表1所列項目),且依臨牀失智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Scale,CDR)評估,達中度(含)以上(即CDR大於或等於2分,非各分項總和)者,即符合認知功能障礙。
也就是說,只要被保險人符合這13項疾病中的其中1項,且在CDR得分2分以上並持續一定時間以上,就能以失智症申請長照險理賠。臨牀失智量表共有「記憶力」、「定向感」、「解決問題能力」、「社區活動能力」、「家居嗜好」與「自我照料」6項,只要1項屬中度失智症狀,就符合理賠條件,例如記憶力項目「對於最近的事尤其不容易記得;會影響日常生活」、自我照料「需旁人督促或提醒」均屬中度失智症狀,長照險就會理賠。
失能險依據失能等級表作爲理賠依據,而失能等級表未對「失智」進行明確定義,但這是否就代表失能險不理賠失智症?施惠雯表示,其實失智症的判定與失能等級表第1項「神經障害」項目有關,翻開各保險公司失能險條款載明「被保險人中樞神經系統機能遺存顯著障害,終身無工作能力,爲維持生命必要之日常生活活動尚可自理者,符合失能等級第3級」。
保單規定在審定「神經障害等級」時,須有精神科、神經科等專科醫師診斷及檢附相關檢驗報告,如簡式智能評估表或臨牀失智量表爲依據,必要時保險公司得另行指定專科醫師會同認定。「爲維持生命必要之日常生活活動」指食物攝取、穿脫衣服、入浴等。另外,若有失語、失認、失行等之病竈症狀,或是四肢麻痹、記憶力障害等顯著障害,也同樣符合理賠標準。
由此可知,一樣是針對長期照顧提供保障與理賠,長照險與失能險在失智症理賠卻呈現不同的方向。施惠雯認爲民衆在投保前必須先搞懂差異性,且思考自己對失智症的在意度,若真的擔心失智症引發的長期照顧,建議可先以長照險爲主。
若是預算有限,建議先以不具返還保費功能、以單純保障爲主的長照險;若預算較多,再思考是否該選擇還本的長照險。另外也記得搭配政府與在地醫院或社福團體的資源,減輕失智症長期照顧帶來的身心與經濟壓力。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Smart財經好讀
★家庭經濟支柱一定要買失能險!一篇看懂失能險挑選5大重點★挑選類長照保單 先確保有理賠這7項疾病★車禍該找誰?不論肇事者或受害者,這3種人皆有可求償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