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明娟:我會一直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幫助別人

還記得當年那雙求知若渴的大眼睛麼?1991年,大別山深處的小女孩蘇明娟手握鉛筆頭、一雙大眼睛飽含“我想讀書”渴求的照片,出現在希望工程的宣傳海報上。這張照片也就此改寫了她的人生

一張照片 讀書夢圓

蘇明娟出生於普通農家,父母靠打魚、養蠶養豬種田、種板栗爲生,一家人過着辛勞拮据鄉村生活。“大眼睛”照片拍攝的當時,蘇明娟還在安徽金寨張灣小學讀一年級,每學期六七十元的書雜費成了家裡最大的負擔。“如果沒有希望工程的這張照片,我可能就要面臨失學。”如今已是中國工商銀行安徽省分行員工的蘇明娟回憶,當時,《中國青年報攝影記者海龍來到金寨探訪,她正趴在桌子上寫字。受到純真熾熱的眼神所感染,記者將這個畫面永恆定格在了鏡頭裡。

小明娟沒有想到的是,很快這張照片就成爲中國希望工程的宣傳標誌,被國內各大媒體爭相轉載,甚至張貼在大街小巷,蘇明娟也隨之成爲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許多人在看到這張照片後,內心的愛和善意立即被喚醒,紛紛爲瀕臨失學的農村貧困兒童傾囊相助。“我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資助,再也不擔心交不起學費,並在社會愛心人士的幫助下順利讀完了大學。”蘇明娟說。

得到資助的不僅僅是蘇明娟個人。在遇見希望工程之前,她就讀的小學原是由一箇舊祠堂改建而成,條件十分簡陋。在各方資助下,這所校舍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被改建爲希望小學,建起獨棟3層小樓,教室寬敞明亮,配備了多媒體設備和電腦……此外,還有許許多多貧困兒童得到了資助,通過上學打開了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門,改變了自身和家庭的命運。

滴水之恩 涌泉相報

得到資助僅僅是蘇明娟人生軌跡改變的開始。在共青團和希望工程的支持和鼓勵下,在無數愛心人士的幫助和感召下,小小年紀的蘇明娟也踏上了公益助人的道路,至今沒有中斷。

1997年,剛上初二的蘇明娟,主動將資助得來的600元錢匯給了寧夏的一位回族小姑娘,幫她圓了求學夢;

2002年,考上安徽大學後,她堅持勤工儉學,把每學期定額發給她的900元生活補貼全部轉給其他貧困學生

參加工作後,蘇明娟把第一筆工資全部捐給了希望工程,此後每月她都會捐出收入的一部分;

每年,她都會拿出1000元資助貧困生,從未間斷……

2006年,她和解海龍拍賣了著名的“大眼睛女孩”照片版權,所得30多萬元用於援建西藏拉薩市曲水縣的一所希望小學,成百上千藏族孩子自此有學可上。

2018年,她拿出3萬元積蓄作爲啓動資金,設立了“蘇明娟助學基金”,致力於幫助更多的貧困學子,將愛和希望繼續傳遞下去。截至目前,該公益基金已經收到捐款84萬元,參與援建了兩所希望小學,並資助了45名貧困大學新生。

在全民關注下長大的蘇明娟,實現了從受助者捐贈者的轉變。

“我是在社會各界的關心和幫助下成長起來的,在我有能力的時候,我會一直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幫助別人。”蘇明娟說。

因積極投身公益,2018年,蘇明娟入選“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

立足崗位 築夢未來

如今的蘇明娟已就職於中國工商銀行安徽省分行,擔任省分行團委書記。此外,她還於2017年當選爲共青團安徽省委兼職副書記。

有了平臺的依託,蘇明娟想的是如何發揮自己的專長影響力,號召更多人投身公益事業,爲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工商銀行給了我廣闊的平臺,讓我有更多機會投身事業,回報社會,傳遞愛心。現在,我希望可以盡我所能,幫助那些像我一樣的孩子們實現‘上學夢’。”她說。

在安徽省金寨縣桃嶺鄉,似乎每個遇見蘇明娟的人都能喊出她的名字。不僅因爲這裡是她的家鄉,還因爲蘇明娟在工作後,所供職的中國工商銀行安徽省分行多年來一直資助這裡的學校。每年看望慰問學生時,她從不缺席

蘇明娟的影響力遠不止在家鄉。在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與教育部聯合主辦的第十一屆《開學第一課》上,蘇明娟通過央視鏡頭,向全國學生傳講她受助、助人的親身故事。

作爲工商銀行的一名員工,蘇明娟也致力於推動工行公益事業的發展。在工行,蘇明娟積極參與單位的志願服務、定點扶貧、捐資助學等公益活動。在她和成千上萬滿懷愛心的工行人的努力下,工商銀行面向農村貧困兒童、留守兒童開展了衆多公益活動,涵蓋助學、醫療、安全照護、心理關懷等各個層面。

2019年,中國工商銀行推出“童行人”公益品牌,致力於爲農村留守兒童、困難兒童打造一個長效幫扶機制,助力鄉村振興。自發起以來,工行各級機構員工累計開展“同去一座城”“同繪一幅畫”“同唱一首歌”“同上一堂課”等公益活動800多次,涵蓋心理、安全、藝術教育、免費健康篩查大病治療等,捐款捐物超過1000萬元,惠及兒童近20萬人次……

播下一粒種子,收穫的是一整個森林。曾經的“大眼睛”女孩,正在用自己的力量去影響和幫助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