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5年前置業珠城,如今資產零收益,只因爲……
這是第24個買房故事。
都說在2017年之前在一線城市中心城區買房的,都發達了。
尤其是10年前購入珠江新城房產的,現在人均千萬富翁,本期的主角阿鴻就是其中一位。
不過與其他珠江新城業主不同的是,阿鴻的千萬資產,是真真實實的“不動產”,賣不動那種。
只因爲當年一念之差,選擇購入了現在人人皆羨慕的回遷房,沒想到成爲了他置換的枷鎖。
導致他住在傳說中的宇宙中心,但每日要忍受3個小時以上的通勤時間。
人生第一套房,決定了阿鴻這一生的房產配置。
阿鴻來自冼村,作爲村民的他,之前是住在父母名下的自建房內。
而他人生第一次買房契機,大概在07年左右。
那時候亞運會即將來臨,獵德大道需要擴建,剛好到阿鴻家也在拆遷名單中,他們可以搬遷到新的一期回遷房,意味着他們幾兄妹和父母開啓分家生活。
阿鴻父母手上看似面積很多,但幾兄妹平均下來,阿鴻從父母手裡只分到了60平左右的兩房,僅夠一家三口入住,因爲哥哥當時二胎,父母選擇跟大哥住,阿鴻希望岳父岳母搬過來同住,因此他們對三房需求還是很大的。
當時阿鴻有三個方案:
一是將手上面積賣給同村的人,然後去買珠江新城在售新盤的三房,當時尚東美御、保利心語等多個新樓盤都有三房,15000-18000元/㎡的單價,三房價格180萬左右;
二是賣出已有面積的基礎上,在其他區域置業,當時越秀和海珠的二手也並不貴,60-80萬左右就有一套;
三是用手上的資金購入回遷房面積,直接湊成一個三房;
考慮到回遷房售出價格對比同地段的商品房要打個7折,意味着他們的首付資金只有60來萬,第一個方案會壓力比較大。
阿鴻那時候只是一個維修工人,妻子也是一個售貨員,兩人雖然有積蓄,但還是需要向親戚朋友借一點,借款再加上貸款,還有養孩子,意味着兩人在未來10年內的生活水平會呈斷崖式下降。
而第二個和第三個是比較輕鬆,而當時珠江新城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加上亞運會的助力,大家還是很看到這個地段的。
所以思考了許久,阿鴻最終還是選擇了方案三,購入回遷房面積湊成一個小三房。
明明住在宇宙中心,但每天通勤3小時。
阿鴻是70後,那一輩人,能考上大專的都已經很了不起了,大部分都像他一樣,高中畢業就出來當兵,然後工作。
的士司機、電工、送貨員、保安……阿鴻都做過,後來一次機緣巧合進了一家公司當機械維修師,工作氛圍和諧,老闆對他也不錯,這一做就是十多年,雖然工資不高,但真的在他沒有額外收租分紅的情況下,養活了一家四口。
所以他的上班的地點,從天河到番禺,再到增城,現在遷到了佛山南海,他都沒有想過辭職,上了年紀的他再想找到如此待遇和朝九晚五的工作,比登天還難。
他每天上班時間雖然是早上9點到下午5點,但他早上6點就要起牀,洗漱和吃完早餐6點30分出門,步行8分鐘到地鐵站,坐45分鐘地鐵到潯峰崗站,出來等10分鐘公交,最後再搭乘40分鐘的公交到廠裡;
近年來有了順風車,阿鴻下班之路才能夠稍微輕鬆點,跟同事拼車20分鐘就可到地鐵站,再擠一條五號線回家,到家的時候已經接近7點,一天下來,他有3個小時都在路上。
阿鴻也曾經試過自駕,但是廣州高峰期的道路擁堵並不比在地鐵上輕鬆,要經過金沙洲、內環、黃埔大道……等擁擠路段,幾次開車下來通勤時間沒變短,腳則因爲不停踩剎車而經常痠痛。
今年,是阿鴻每日經歷3小時通勤的第七年,隨着年紀的增長,他逐漸感到了力不從心。
阿鴻曾經有想過換房,搬離宇宙中心,但回遷房不能對外售賣的特殊性質,導致他無法走上置換之路。
地段王道論,是基於選對產品的情況下才成立。
珠江新城這十幾年翻天覆地的變化,阿鴻是其中一個見證人。
他看着一座座高樓大廈平地而起,看着一棟棟寫字樓逐漸燈火通明,看着日漸堵塞的道路和越來越擁擠的地鐵站,也看到了曾經相中的房子,從200W漲到1000W。
而阿鴻,則因爲當時的一個選擇,跟大家口中所說的“千萬資產”失之交臂,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惋惜。
這十幾年他也有在關注樓市,也曾有多次購入二套的想法,但工資和存款的漲幅,怎麼也跟不上房價的增長速度。
對於阿鴻想換房的想法,其實很多人都不理解,明明住在了最好的位置,卻想搬走。
但阿鴻認爲人的需求是會變的,而房子最大的價值是“居住”,服務於自己。
他第一次想換房,是因爲孩子有個良好的讀書環境,想搬到老城區;第二次想換房,是因爲夫妻二人的工作,都在廣州西,通勤時間和帶娃時間矛盾尖銳;孩子始終都在天河讀書,阿鴻夫妻也不可能“以租抵租”,最後是妻子爲了兼顧家庭換了工作。
別人口中“千萬資產”,10倍漲幅帶來的收益也並沒有在阿鴻身上體現,在他眼裡,這套房子就只實現了最基礎的居住作用。
所以買房選擇地段沒毛病,但前提是要選對產品,沒有流通性的房子,在覈心地段,也只是真·不動產。
“其實這也不是房子的問題,是我的問題,畢竟我當年一步錯,步步錯。”阿鴻調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