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腳趾甲捲成「吸管」狀 竟不是灰指甲在搞怪
▲她腳趾甲捲成「吸管」狀,竟不是灰指甲在搞怪。(圖/記者嚴雲岑攝,下同)
53歲的溫女士身體健康,3年前腳指甲開始變卷變厚,一開始只覺得是灰指甲,吃了3個月的抗黴菌藥毫無效,直到指甲側面看起來像「吸管」並造成疼痛,纔到醫院就診,經由黴菌檢測後,確診爲「鉗狀指甲(pincer nail)」,經過1年的治療後,指甲角度與外觀已有大幅改善,終於可以順利行走。
收治溫女士的臺北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李勇毅醫師表示,鉗狀指甲的成因主要分爲先天與後天,後天多與穿太緊鞋子或高跟鞋有關。目前文獻也顯示,關節變形、關節變形、退化或骨頭增生、服用抗高血壓藥也可能是成因之一。即使如此,許多鉗狀指甲的病人還是原因不明。
▲臺北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李勇毅醫師。
目前鉗狀指甲的治療可分積極型與保守型。積極型可接受甲牀整形或腳趾多餘骨頭磨除手術,復發期較久且有1成複發率;單純性的拔甲雖然可短暫改善幾個月的症狀,但指甲長出後仍會復發。保守型治療是利用彈性膠帶改變指甲角度,或者利用醫用鐵絲將指甲扳平。
溫女士長年指甲蜷曲壓迫到甲垢,每次走路大拇指都如遭外力猛撞般疼痛,由於其吃了10年的降血壓藥物,醫師懷疑這可能是藥物導致的鉗狀指甲,經過醫用鐵絲矯正後,疼痛感已大幅改善。
▲李勇毅用醫用鐵絲幫溫女士扳平腳趾甲。
李勇毅表示,許多人只要指甲有問題,都會懷疑自己是「灰指甲」,殊不知有3成的機率可能誤診。長期服用灰指甲藥物,可能會造成爆肝、加重心臟衰竭、鉀離子不穩等症狀。他提醒,民衆若覺得指甲變厚變灰,擦藥3個月都不見改善,應儘早到醫院,儘早讓症狀得到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