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難甩「行人地獄」惡名…杜拜正打造「步行天堂」:目標微型交通城

臺灣被《CNN》點評爲「交通地獄」。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邱德祥攝影

2022年,臺灣被《CNN》點評爲「交通地獄」,儘管政府努力改善,但臺北近日再度被評爲亞洲「最不適合步行城市」,想靠雙腳探索臺北,遊客一天得走將近兩萬步!反觀杜拜,正積極打造「20分鐘步行城」,究竟臺北與「行人天堂」的距離有多遠?

臺灣混亂的交通狀況,2022年曾遭《CNN》點評爲「交通地獄」(‘living hell’ traffic),就連美國、加拿大、日本政府都曾表示,在大街小巷中四竄的機車,對行人相當不友善。

「要警惕在車流中穿梭的衆多摩托車……過馬路要小心,因爲許多司機不尊重行人路權。」美國國務院如此形容。

「人車爭道」的窘境,連短暫來訪的外國官員難以忍受,何況是每天穿梭其中的居民、通勤族。2021年成立的「臺灣是個行人地獄」(Taiwan is a living hell for pedestrians)Facebook粉絲專頁,至今粉絲數已成長至近三萬人。

隨着相關議題持續發酵,政府也推出對應法規,包括2023年提高汽機車未禮讓行人罰鍰至6000元等,期待能洗刷「行人地獄」的惡名。結果近來,首都臺北再度被外界點評爲亞洲「最不適合步行的城市」,引起熱議。

臺北再名列亞洲「最不適合步行」城市!

總部在美國的語言學習平臺Preply,於8月初釋出調查,公佈亞洲「最適合步行城市」(The most walkable city)評選,臺北排名居然在30個城市中墊底,輸給倒數第二的烏茲別克首都塔什干、印尼雅加達,就連印度第三大城市邦加羅爾,排名都比臺北高出兩名。

不過,這個評選的標準,不是偏向行人交通安全,更偏向衡量「以步行方式探索城市」的便利程度,屬於觀光客自由行的重要旅遊指標,可判斷各大景點的集中程度。

調查指出,若以步行爲主要移動方式,想在一天內探索完臺北的主要景點,平均來說,遊客一天需走1萬9400步,消耗970卡,步行距離15.6公里,時間超過四小時(224分鐘)!

有趣的是,第一名是阿聯酋首都杜拜,遊客一天平均只需要走3800步,即每日步數僅需臺北的1/5!步行距離3.1公里,耗時44分鐘,共消耗190卡。相較之下,地狹人稠的高度發展國家新加坡,卻僅在調查中排名第五。平均步行66分鐘、距離4.7公里,相當於5800步,消耗熱量290卡。

走路20分鐘皆可達,杜拜要變「微型交通」城!

值得注意的是,沙漠中拔地而起的科技城杜拜,爲何能贏過新加坡?

杜拜擁有歷史悠久的舊城區,包括Bur Dubai、Al Satwa等兩大知名街區,以及德拉棕櫚島,都是步行便可輕鬆抵達的景點;新城區也是當前杜拜市中心,如卓美亞湖塔(Jumeirah Lakes Towers) 、杜拜碼頭(Dubai Marina),便設有規劃良好的步道,街區景緻優美、遮蔭充足。

不僅如此,近年杜拜正積極推動行人友善政策,2023年更宣佈,將打造一座僅需步行、騎自行車20分鐘,便可在城市中完整探索的「微型交通」(Micro-mobility)城市。

近年杜拜正積極推動行人友善政策,並將打造一座僅需步行、騎自行車20分鐘,便可在城市中完整探索的「微型交通」城市。僅爲情境示意,Unsplash by Kate Trysh

要達成微型交通的目標,其中一大重點,需採用輕巧、小型、慢速的交通工具,時速多在25公里以下的短程移動,包括腳踏車、電動滑板車等,作爲大衆運輸與步行到目的地之間的銜接。中東財經媒體《MEED》(Middle East Economic Digest)分析,當前各大觀光重鎮中,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便是發展「微型交通」的成功案例,值得杜拜借鏡。

里斯本的腳踏車路線全長約200公里,不只貫穿全城,更考慮大衆騎乘腳踏車的便利性。歐洲自行車聯盟(European Cyclists' Federation)指出,93%的里斯本居民,住家300公尺內便設有自行車道;此外,自行車也與大衆運輸系統整合,提高騎士轉乘其他交通系統的便利性,包括地鐵、渡輪、輕軌電車等。

除了推廣腳踏車探索城市,里斯本也推出共享電動滑板車計劃,這些車輛配有GPS定位系統,並設定在步行區等特定街區減速慢行。在政策上,則奉行「穩靜交通」(calm traffic),優先保護自行車騎士、行人等弱勢用路人。

杜拜邁向「行人天堂」,高空腳踏車步道2040年落成

除了參考里斯本發展「微型交通」的經驗,杜拜也推出全新的交通建設,預計在2040年,建造一條全長93公里、主打綠色與永續的空中廊道「THE LOOP」,串連城市中的各個社區,也將整合再生能源、垂直農業,以及社區參與。

值得注意的是,THE LOOP是一條提供給「行人、自行車」的高空廊道,覆蓋範圍人口達300萬,透過科技控制「全年、全天候宜人」,目標在2040年,「讓選擇自行車、步行作爲主要通勤方式的人口比率,超過杜拜居民總人數的80%。」

科技媒體《Wired》指出,THE LOOP的路面可蒐集步行能量、轉換髮電,也將推出專屬應用程式,針對居民的步數、腳踏車裡程給與回饋。同時,空中郎道也將整合健身房、酒吧等休閒娛樂服務。

「我們的目標,是重新設計杜拜未來的交通基礎設施,」THE LOOP設計商、URB執行長巴蓋裡安(Baharash Bagherian)分享,這條93公里的空中廊道,將成爲全球最智慧化的步道與自行車道,整合交通建設與休閒功能,「無論天氣如何,這些建設都將提供令人愉悅的永續交通方式。」

當前臺北的主要景點分散,人車爭道的窘境遲遲未改善,雖說設有共享單車、共享機車,但道路整合規劃仍不夠完善充足。對觀光客來說,危險的道路交通絕對是一大阻力。作爲國際都市,臺北應該採取更積極的行動,來改善交通環境,整合硬體建設、提高用路人安全意識,纔可望打造居民與遊客都能安心行走的道路環境,一步步邁向「行人天堂」。

(本文出自2024.09.02《遠見》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