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區被遺忘的風景-嘉禾新村 │臺北好玩

圖、文/聽旅行 撰稿編輯/郭貞儀

你想像的臺北,有什麼樣的風景?鋪天蓋地、塞滿人但是其實使用率很低的公共運輸系統;路上不知道爲什麼但平均速度之快、永遠無法停歇的腳步;被盆地四周羣山與無上限高樓掩蔽的天際線

臺北,究竟是怎樣的風華與臉孔?也許,有一部分的臺北,是你從未見識過、卻又讓你感到無比親切與熟悉的。

我不是臺北人。一個屏東來的孩子,對繁華臺北的印象只有冷漠的人羣、倉促的步伐和無止盡的消費

臺北,好像匯聚了所有夢想與失落,建設建設再建設,要新的馬路、新的摩天大樓、新的消費市集、新的文化園區。疏離疏離再疏離,省籍、階級、財富,臺北與異地。

直到我遇見嘉禾新村,一個被臺北市區遺忘的風景。

▲嘉禾新村一隅(圖/好勁稻工作室提供)

▲空拍看見嘉禾新村的無限生機!(圖/好勁稻工作室提供)

嘉禾新村與其說是被遺忘,不如說是他的存在排擠了整個臺北市區的繁華與龐大。安靜座落一隅,兀自綻放凋零前的往日鮮豔與逐漸褪色。

臺北市區被遺忘的風景,在我眼中,慢慢的,走入了城市的一隅、加入了抗爭的行列。我只希望這樣獨特的人文風景、歷史聚落可以保留,嘉禾新村的現在與未來,會和過去,以及居民記憶中的嘉禾新村,一樣美好嗎?

▲嘉禾新村將拆,回顧展紀錄片留回憶影。(影片/We公民新聞 Youtube)

▲嘉禾新村老照片照。(圖/好勁稻工作室提供)

▲進入嘉禾新村前,會先走進永春街。永春街和嘉禾新村與臺北是兩個世界。

好勁稻工作室及其創辦人

「搶救臺灣唯一的完整自建聯勤眷村--嘉禾新村!」這是好勁稻工作室的粉絲專頁口號。

好勁稻工作室於2014年9月成立,希望爭取嘉禾新村可以完整保存,期待更多臺北市民認識這個特別的都市聚落。就讀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的鬱良溎,正是好勁稻工作室發起人。

▲好勁稻工作室的良溎(左)。

他從時常騎腳踏車經過嘉禾新村外的永春街,到真正雙腳踏查、走入嘉禾新村,與當地居民聊天、建立連結。當時剛好遇上嘉禾新村居民配合政策搬遷之際,雖然爲了國家政策,他們以後不會再居住在這裡了,但是他們仍希望嘉禾新村可以保留下來,讓更多人知道這塊土地上,曾經有一個嘉禾新村。於是他開始召集、成立好勁稻工作室。

▲嘉禾新村入口,永春街131巷。

▲嘉禾新村一隅。(圖/好勁稻工作室提供) 嘉禾新村的過去

嘉禾新村的建立並不是一個原生宿舍,從1932年起,他曾被劃定爲八號公園的預定地,又從公園預定地變成聯勤通信基地修理廠;後又遇上工廠搬遷到內壢,留下的廠房改建成眷村。

居民每天搭着車到內壢上班,但因爲工廠和居住的地方已經變遠了,嘉禾新村也從通訊維修變爲汽車修理的地方,這些人正是嘉禾新村第二批的居民。

▲嘉禾新村一隅。(圖/好勁稻工作室提供)

而相較於其他眷村,嘉禾新村的建築是相對比較複雜的。若你曾走過臺北的四四南村或者東港的共和新村,那你會發現,那些眷村的房舍都排列得相當整齊,一排又一排的,也有規劃好的公共空間,供居民聯絡感情

但是嘉禾新村作爲一個同樣是軍方列管的基地,卻有着不規則的紋理─缺乏空地、沒有統一的規劃。

肇因於嘉禾新村之所以成爲一個眷村,本身就是一個歷史的偶然,因爲工廠遷移、有了閒置的廠房,才讓軍方決定將這裡改建爲眷村使用。嘉禾新村許多的社區空間都是按照原有紋理慢慢發展、約定俗成的,哪條巷子寬、哪個空間大,大家就有了默契以後就在那連絡感情、成爲大家共同活動的基地。

▲人去樓空的嘉禾新村,皆已被圍欄圍住。

嘉禾新村的居民

「那居民之間的感情會比一般眷村的感情還要強烈嗎?」

我好奇與驚異的是,一個居民有默契到可以決定共同生活空間的社區,是蘊藏着什麼樣強烈的情感,使他們具有如此高的能動性。相較於當代的社區,這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一件事情啊!這樣強烈的情感,是眷村普同的現象嗎?

▲永春街昔景。(圖/好勁稻工作室提供)

嘉禾新村大約有130戶的居民,有10戶是將軍,以眷村的比例來說算是相當高了。一般的眷村居民多是同一兵種,最高地位的將軍也就一位。但是嘉禾新村本身並沒有設限居民的兵種,不斷的有人進入,誰缺宿舍就安插進來,也就造就了在單一眷村內,竟然有如此高比例的將軍。也就形成了嘉禾新村在永春街131巷的入口有一個將軍羣聚的巷子。那裡相對比較封閉,有着獨立的圍牆。不過扣除掉將軍居住的地方,大家的感情都還不錯、平常也都玩在一起。而且不只是內部的感情好而已,甚至和嘉禾新村南邊的永春街居民也相當友好!

永春街也是在戰後形成的聚落,多半是閩南籍的住戶。一般對於眷村的刻板印象就是本省與外省的對立與衝突。但是永春街上的冰菓室、理髮廳小吃店商店街,滿足了嘉禾新村居民的生活需求。甚至感情好到,藝工隊來表演的時候,嘉禾新村內的居民也會主動邀請永春街的朋友一起來欣賞。而且嘉禾新村和永春街屬於同樣一個學區,第二代和第三代居民是從小玩在一起長大的,從小互動就很密切。雙方仰賴着彼此維生,在嘉禾新村的居民慢慢搬遷時,永春街的商店也因此客源大少,許多商店關閉。

▲隔着圍欄拍攝的嘉禾新村內部。

嘉禾新村的現在與未來

目前好勁稻工作室希望可以以都市計劃的方式,讓這個有機、自營的聚落可以全區保留。唯有如此纔有辦法看見嘉禾新村完整的樣貌。爭取換地,建立文化森林公園,保留臺北市區的綠地,打造對於公園的新想像。此外,更要整合解決地區文資生態、居民安置、地主權益問題,並積極推動臺北市南中正區的「城南水岸文化廊帶」發展。

採訪結束,良溎先走了。他的背影有着一個聚落的沉穩,安靜,只說重點。帶着一疊厚厚的資料,時不時翻閱,六十年的老眷村,人羣、歷史、土地,最重要的是住民的情感。我們試圖在都會的咖啡廳中再次看見嘉禾新村的美好。不過嘉禾新村,還沒有成爲往日,就算人羣走了,我們仍可以在留下的聚落中看見生活的痕跡。彷彿一個眨眼,所有的故事重回眼前,眷村又活了起來。

我們衷心的期盼着,嘉禾新村全區保留,讓嘉禾新村的現在與未來,會和過去,還有居民們記憶中的嘉禾新村,一樣美好。

▲嘉禾新村一隅。(圖/好勁稻工作室提供)

本篇文章經《聽旅行》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轉載。

更多《聽旅行》文章搶先看 goo.gl/0ltbn4

追蹤我們的粉絲專頁 https://goo.gl/x5yK1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