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暴雨來臨,如何科學防範(深閱讀)

本報記者 劉溫馨

當前我國正值“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長江等流域防洪峰、防決堤、排內澇壓力不減,黃河、淮河、海河、鬆遼流域有可能發生較重汛情,疊加颱風進入活躍期,防汛形勢更加嚴峻複雜。

面對惡劣天氣,如何安全避險?如何科學防範?記者採訪了有關部門和專家。

雨中行走

遵循“三遠離”原則

中國災害防禦協會理事、南京市應急管理學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孟現勇介紹,遇到暴雨、雷電天氣,要遵循“三遠離”原則,即遠離高大建築物、遠離金屬物體、遠離水源。如身處室內,應避免使用有線電話,不要觸摸金屬水管、暖氣管道等導電物體。如果被困室外,切記不要站在大樹下或空曠地帶,也不要在高處逗留,應迅速尋找低矮的混凝土建築物避險。“尤其要注意不能在電器設施下撐傘,最好不使用金屬把的雨傘。”孟現勇說。

“雨天要特別注意繞開井蓋處。”應急管理部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研究員許衝說,颱風期間不建議冒風雨趕路,不要在電線杆、塔吊、廣告牌下避雨停留或行走,避免高處物體墜落。此外,“雨衣雨具儘量選擇亮色。”

同時,許衝建議提前將花盆等容易墜落、受損的懸掛物、擱置物、棚、架子等移入室內,檢查室內外物品是否牢固,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和加固,爲他人安全增加一份保障。

雨中行車

注意觀察有關跡象

暴雨天氣中行車,如何判斷路況和預見潛在危險?“首先應觀察積水深度,其次在涉水時合理控制汽車,最後,也要掌握逃生方法。”許衝說。

一般來說,如果積水深度超過輪胎的一半或達到車輛的排氣口位置,就存在涉水熄火的風險。

“注意觀察前車,如果前車涉水時出現困難或熄火,後車應立即停車。”許衝介紹,如果能觀察到明顯的水流或水面有漂浮物,表示當前水流速度較快,比較危險;如果水中出現氣泡,意味着下方路面可能已經開裂;路邊的樹木、電線杆等如果有傾斜或倒塌跡象,表示道路地基可能已被破壞。發現以上任何一種情況,駕駛員都應立即調頭或選擇其他安全路線離開。

“一般轎車的涉水深度約爲20—30釐米,SUV爲30—60釐米。”應急管理部國家減災中心研究員聶娟介紹,新能源汽車雖然沒有進排氣管,但進水會對電子設備造成損壞,因而同樣有涉水深度限制,一般不能超過20釐米。

聶娟介紹,車輛涉水時建議將車速控制在5公里/小時左右,儘量保持發動機處於較高轉速,防止水倒灌入排氣管。涉水後應輕踩剎車數次,以恢復剎車性能。如果不幸熄火,燃油車應立即關閉點火開關,等待水退後再聯繫救援,不要反覆嘗試啓動,以免損壞發動機。電動車如發現異常應拔掉充電槍、立即切斷高壓電源,並聯系專業救援人員處理,切勿自行處理,以免發生觸電等危險。

在高速公路上行車,雨勢很大、行車視線不足150米時,駕駛員應減速行駛,開啓危險警告閃光燈,最好儘快駛入服務區躲避。遇路面積水且深淺難辨時,不可踩剎車,而應握緊方向盤,鬆開油門,讓車輛自行通過積水區。

萬一遇到緊急情況,怎麼辦?孟現勇介紹,在車中遇到緊急情況,要迅速解開安全帶。如果車內進水,應等待車內外水壓基本平衡時,開門逃生。如果無法開門,可以使用安全錘破窗逃生。逃生時,應順着水流方向遊動,尋找附近的高處避險。

洪水過後

消毒清理莫大意

洪澇災害後,各種細菌、黴菌滋生污染水源、食物,傳染性疾病發生風險也顯著增加。“在飲食、飲水等方面切莫大意。”孟現勇說。

個人防護方面,要勤洗手、勤沐浴。如不慎接觸污水,應立即用含氯消毒液(如84消毒液)稀釋後清潔,再用清水沖洗。外出時,應穿長袖長褲,減少皮膚暴露,返家後立即更換衣物,如出現皮膚紅腫、發癢等症狀,及時就醫。對被污染的自來水水管或水龍頭,要充分清洗消毒。不吃腐敗變質或被洪水浸泡過的食物。

物品處理方面,被污水浸溼的衣物,應使用60攝氏度以上高溫水和洗滌劑徹底清洗,並在陽光下暴曬消毒。“如家中進水,要做到先清理、後消毒、再回遷,不能存有僥倖心理。”孟現勇介紹,污水浸泡的牀墊、地毯、毛絨玩具等,因其難以徹底清潔消毒,建議直接丟棄。

此外,木質傢俱應徹底擦乾,再用75%酒精或稀釋的84消毒液擦拭,金屬傢俱可用2%過氧化氫溶液擦拭消毒,家用電器徹底晾乾後再用專業除菌噴霧消毒,在確保完全乾燥前不要通電使用。同時,地面和牆壁可用1∶100稀釋的含氯消毒劑擦拭作用30分鐘後再用清水沖洗。“消毒時應注意開窗通風,避免吸入過多刺激性氣體。”專家提醒。

《 人民日報 》( 2024年07月26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