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美醫療科技上市首日破發
闖關科創板失利,浙江太美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美醫療科技”)圓夢港股。10月8日,太美醫療科技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發行價13港元/股。不過,上市首日即破發,太美醫療科技開盤價爲11.24港元/股,較發行價下跌13.5%。截至下午收盤,太美醫療科技收報9.2港元/股,較發行價下跌29.23%。
早在2021年,太美醫療科技就曾向科創板遞交招股書,但2023年3月IPO未能過會,最終選擇了轉戰港股。然而成功登陸港交所背後,太美醫療科技的經營狀況並不理想。
較發行價下跌29.23%
自2013年成立以來,太美醫療科技受到多方資本的青睞,在IPO之前經歷了8輪融資。其中,2017年完成C輪1億元融資;2018年完成D輪3億元融資;2019年10月,太美醫療科技宣佈完成總額6.23億元的E輪和E+輪融資,分別由老虎環球基金與騰訊領投,軟銀中國、晨興資本、凱風創投、賽富投資基金、浙商創投、常春藤資本等跟投。
2020年10月,太美醫療科技宣佈完成10.7億元F輪融資。此次融資由騰訊、高瓴創投、雲鋒基金等領投,晨興資本、經緯中國、浙商創投、軟銀中國、凱風創投、常春藤資本、未來啓創基金、凡卓資本跟投,投後估值約爲81億元。
而如今上市後,卻形成估值倒掛。上市首日即破發,太美醫療科技開盤價爲11.24港元/股,較發行價下跌13.5%。截至當日收盤,太美醫療科技收報9.2港元/股,較發行價下跌29.23%。
IPO前,太美醫療科技創始人趙璐持股17.29%;同時,趙璐通過持股平臺上海小橘、上海昆銳、新餘浩霖、新餘深空、新餘七武士、舟山憶瑾、新餘諾銘、新餘星盟、軟素企管控制公司部分股份,佔公司股本總額的約16%。趙璐合計控制太美醫療科技約33%股權。此外,騰訊和經緯創投是兩大最重要的外部股東,其中騰訊持股10.43%,爲第一大外部股東;經緯創投持股爲9.38%。
尚未扭虧爲盈
招股書顯示,太美醫療科技是一家基於雲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的生命科學產業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商,產品和服務覆蓋臨牀研究、藥物警戒、醫藥市場營銷等環節,客戶對象以製藥企業、研究機構爲主。
按照灼識諮詢的數據,以2023年的收入計算,太美醫療科技是中國生命科學研發和營銷領域最大的數字化解決方案供應商。截至2024年3月31日,太美醫療科技已經爲1400多家醫藥企業及受託研究機構提供服務,覆蓋全球25大醫藥企業中的21家及國內醫藥創新企業100強中的90家。
但可以看到,即便帶着“國內領域最大”的標籤,2023年太美醫療科技的收入規模也僅爲5.7億元,且自2013年成立以來一直處於虧損狀態。根據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2022年、2023年及2024年截至3月31日止3個月,太美醫療科技實現收入分別約爲4.66億元、5.49億元、5.73億元及1.32億元。同期,年內虧損分別約爲4.8億元、4.23億元、3.56億元及1.18億元。
太美醫療科技也強調,“自2013年成立以來,公司一直處於虧損狀態,於可預見的未來(包括2024年),公司將繼續處於虧損狀態,屆時公司將繼續產生經營現金流出”。
各項成本居高不下,是造成太美醫療科技持續虧損的重要原因。2021—2023年,太美醫療科技銷售開支和行政開支合計分別爲4.46億元、4.74億元及4.19億元,佔收入比例分別爲95.8%、86.2%及73.13%。
毛利率方面,儘管太美醫療科技加強了成本管控,但其毛利率仍呈現出下降趨勢。2021—2023年,太美醫療科技毛利率分別爲35.3%、33.8%、31.2%。就業績虧損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向太美醫療科技發去採訪函,但截至發稿,未獲得迴應。
醫療SaaS企業困局
醫療戰略諮詢公司Latitude Health創始人趙衡表示,太美醫療科技所面臨的盈利困局,也是醫療SaaS企業的普遍問題。當前,醫療SaaS企業在運營中普遍遭遇獲客成本高昂、經營管理模式粗放等難題。此外,SaaS產業的服務生態尚不成熟,這些因素共同制約了企業的健康發展,使得許多企業即便歷經多年發展,仍難以達成正向現金流的目標。
北京商報記者瞭解到,在太美醫療科技登陸港交所之前,港股已有智雲健康、思派健康、醫渡科技等醫療SaaS上市公司,但盈利者寥寥無幾。
以智雲健康爲例,2024年上半年智雲健康取得收入21.25億元,同比增長17.9%;經調整淨虧損3290.1萬元,同比收窄44.1%。上市前三年,即2019—2021年,智雲健康經調整淨虧損分別爲1.5億元、6.36億元、4.44億元。上市後,智雲健康2022年及2023年經調整淨虧損分別爲3.33億元及7510萬元。
經歷2020年的估值高峰後,資本市場對醫療SaaS的熱情也不再高漲。智雲健康於2022年7月6日在港交所首發上市,發行價格爲30.5港元/股。但截至10月8日收盤,智雲健康的股價已經跌至1.92港元/股。上市之初173.45億港元的市值,如今已不足1/10,最新市值僅11.27億港元。
北京商報記者 王寅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