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日韓塑膠聚合物恐生逾9.9千萬噸碳排 環團籲減少石化生產

綠色和平調查發現,韓國、臺灣與日本的初級塑膠聚合物產能每年可達4199萬噸,推估可產生99.93百萬公噸碳排,呼籲臺灣研擬塑膠減產跟減少石化生產的政策,並檢討「四輕擴建乙烯產能」決策,才能邁向淨零。(綠色和平提供/蔡佩珈臺北傳真)

聯合國《全球塑膠公約》第5輪談判會議25日起在韓國展開,綠色和平調查發現,韓國、臺灣與日本的初級塑膠聚合物產能每年可達4199萬噸,推估可產生99.93百萬公噸碳排,呼籲臺灣研擬塑膠減產跟減少石化生產的政策,並檢討「四輕擴建乙烯產能」決策,才能邁向淨零。

綠色和平提出「臺日韓塑膠及石化產業分析」報告,顯示韓國初級塑膠聚合物產能爲1992萬公噸、日本爲1304萬公噸、臺灣902萬公噸,其中臺灣的臺塑石化與韓國的樂天在三地塑膠總產能各佔約10%,且臺塑石化一家企業囊括臺灣塑膠生產能力的一半,潛在排放推估可達1170萬公噸。

綠色和平表示,根據政府間氣候變遷因應委員會(IPCC),塑膠產業99%是石化原料,也成爲全球達成淨零排放的最大阻礙,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中,約有3.8至4.5%來自塑膠的全生命週期,尤其85%排放集中於生產階段,使用及廢棄物階段相對較少,他們主張《全球塑膠公約》載明在2040年前減產至少75%,才能保護地球與人們的健康。

綠色和平臺北辦公室減塑專案負責人張凱婷指出,塑膠減產已《全球塑膠公約》第4次談判形成初步共識,建議臺灣跟進研擬「塑膠減產」以及「減少石化生產」政策,並檢討「四輕擴建乙烯產能」決策,才能邁向淨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