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出國講「蛤蜊、炸雞」是大禁忌! 外國人一聽秒變臉
各國語言之間的翻譯,常會鬧出許多笑話,但其實就連發音有時候都會讓人誤會。《小明星大跟班》邀請各國人士上節目分享,像是到了南韓,可別在公共場合大聲用中文叫喊:「炸雞!」這會讓南韓人嚇得馬上遠離你;而到了泰國,也不要講出蛤蜊的臺語,在當地人耳裡聽起來都是不堪入耳的用詞。
《小明星大跟班》播出「別踩到他們國家的語言地雷」單元,來臺10幾年的盧開朗是南韓人,他透露曾帶一票臺灣朋友赴韓旅遊,等到用餐時間時,臺灣朋友們突然在馬路上興奮大喊:「炸雞!炸雞!炸雞!」引起不少當地民衆側目,他才解釋,「炸雞」的中文發音聽起來,和「男性生殖器」的韓文發音「자지」非常相似。
▲中文的炸雞發音在韓文中是男生性器官的意思。(圖/翻攝自YouTube)
不只如此,盧開朗也指出,臺灣人看韓劇會學「姪子」的韓文「조카」,發音是「揪咖」,許多臺灣人卻會把重音放錯位置,變成「揪ㄎㄚˋ」,兩人雖然發音類似,但只要重音一念錯,姪子就會變成「踢男生生殖器」的意思,反而變成罵人的話。
▲重音放錯就會變髒話。(圖/翻攝自YouTube)
到了泰國,也有一些禁忌字眼,泰國女孩小玉分享,在泰國不要隨便講出「蛤蜊」的臺語「蛤罵」,原因是「蛤罵」在當地音同「男生生殖器」的泰文發音。此外,就連粥的臺語「ㄇㄨㄞˊ」也是,音同「女性恥毛」的泰文發音,而咖哩的國語發音則是像泰語的「妓女」發音,在當地都不能隨便亂講。
▲臺語的粥發音聽起來是泰文的體毛。(圖/翻攝自YouTube)
▲「蛤罵」在泰國音同「男生生殖器」的泰文發音。(圖/翻攝自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