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應選擇和平而不是備戰
(圖/作者提供)
現在臺灣正站在歷史的轉捩點。最重要的不是現站在何處,而是該選擇向何方前進。
2023年世界諸多政論家、國際政治研究機構,已不僅認定臺灣將是戰爭的引爆點,紛紛研究或做兵推,研究戰爭會在何時發生?結果會如何?連俄羅斯媒體Newtalk也剛登上專文,斷言「中美在臺海問題必有一戰」,明述美國當局圍繞着臺灣問題制定諸多政策和戰略框架,要迫使臺灣成爲美國在亞洲的「戰爭代理人」。而在臺灣連國民黨也只敢打出「反獨不促統」旗號。中國考量諸多因素,也到了必須解決「臺灣問題」的時候了。
臺灣執政者倡言以「備戰」來「避戰」,但不倡言「和平」以「避戰」,行政院長陳建仁在立法院也大聲倡導「備戰」。然而,世上有「備戰」,不是意指「準備戰爭」嗎?
孫子兵法:「小國之堅,大國之擒」,現代軍事武器具巨大毀滅性,小國的好戰,導致的不會只是被擒,而是被毀。臺灣政府「備戰」的實際行動,竟只是用老百姓的大量納稅錢,大手筆向美國不斷購買軍火,甚至包括地雷,另準備要延長役男服役期。這些「備戰」措施,能嚇阻中國嗎?事實恐反令中國認爲必須儘快消除臺灣的「備戰」,而近期即啓動戰爭。
往年「四小龍」之一的南韓,已是武器出口大國,而臺灣的「武器」卻要向在萬里之遙的店家買過期的武器。這種「備戰」恐只能富了軍火商,卻毀了臺灣人民財產和生命。臺灣因「備戰」而引爆的大戰,確定臺灣必是戰場。而其殘酷毀滅性,臺灣人民是承擔不起,且根本就不應代無良知的政客,承擔他們招來的災禍。尤令人憂心的,中美兩個都是擁核彈國家,在最後使用核彈前,應沒有任一方肯投降服輸。
追溯歷史,1945年國民政府自大陸撤退,而偏安臺灣。直至1972年尼克森訪問大陸簽署《上海公報》,承認只有「一箇中國」。然兩岸沒有正式和談過,這是今日臺灣國際處境艱難的糾結所在。
當年尼克森回憶,他以反共領袖聞名,他要和中共頭頭見面談判,談何容易?但談成了,世界會邁向和平繁榮,他自當全力以赴。他連要和周恩來握手,還事前自我練習過。周恩來代表共產中國的友善,他一定讓周恩來感到他的誠摯。
尼克森認爲,美國和中國是世界兩巨人。兩巨人絕對要避免互鬥,否則世界就無寧日。他對軍事力量,有很特別看法。他認爲美國大可不必維持最強武力,因爲美國必要時隨時都可迎頭趕上。二次大戰,就是先例。強出頭而成世界最強,反而會使其他國家對美國會有潛在敵意。
此刻臺灣正站在歷史的轉捩點。臺灣自應選擇「和平」而不是「備戰」!沒有武器比坐下來談更有效。
首先,兩岸要儘快恢復往日情懷,要令旅遊交流頻繁,貿易交流更頻繁。有衆多陸客旅遊寶島,大陸飛彈絕不會飛來。貿易茂盛,金光閃爍,怨氣會消半。
禮運大同篇已提示了和談的準則「選賢與能講信修睦」,這裡「選賢與能」不是指一人一票的選舉,指的是「和談」時,要選「賢」與「能」者來當代表。和談最重要是要「講信修睦」,「講」的盡是「信」才能「修」來長久的「睦」。若仍是爾虞我詐,就不用談了。兩岸宜先不拘形式,先就「講信」消彌衝突的刺尖,再「修睦」談精誠的合作。最後才談如何迴歸圓滿合一。
現在臺海已臨兵兇戰危之時,正是兩岸必須致力「講信修睦」的時刻了。爲自己着想,爲世人着想。一念之差,能決興亡。
(作者爲前立法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