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早產率居高不下 專家籲3類孕婦安胎要注意

臺灣周產期醫學會、臺灣婦產科醫學會和臺灣母胎醫學會共同發表最新「安胎治療建議」,提醒高齡、多胞胎、高血壓、糖尿病等十大高風險孕婦,應與醫師諮詢有效且安全的治療模式,保護母胎平安。(王家瑜攝)

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每一位新生兒都彌足珍貴,但臺灣早產率持續居高不下,每10位新生兒中有1位是不足37周活產早產兒,發生率更是高於全球與亞洲平均。臺灣周產期醫學會、臺灣婦產科醫學會和臺灣母胎醫學會共同發表最新「安胎治療建議」,提醒高齡、多胞胎、高血壓、糖尿病等十大高風險孕婦,應與醫師諮詢有效且安全的治療模式,保護母胎平安。

臺灣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詹德富表示,我國每3位產婦中,就有1人是35歲以上,而34歲以上懷孕就算高齡產婦,併發症風險隨之上升。臺灣多數民衆雖有安胎意識,卻對安胎治療的安全風險認知不足。

臺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提醒,一旦孕期出現早產徵兆或早發性子宮收縮,務必就醫,謹慎進行安胎照護與治療,以延長懷孕週數,爲胎兒爭取更多時間待在媽媽子宮內發育成熟,提升存活率,降低嚴重併發症、死亡率與早產後遺症的發生。

目前國內核可用於預防和延遲早產的藥物共有2類,一種爲乙型受體促效劑(β-agonists),可抑制子宮的收縮及強度,但是同時也作用於支氣管與血管,導致副作用發生率高;另一種是催產素受體拮抗劑,精準抑制子宮收縮的專一性較高,近年健保已納入給付。

黃建霈說,乙型受體促效劑在臺灣有30、40年曆史,但臨牀研究指出孕婦使用後有75.5%出現心搏過速、15.6%出現心悸,以及胸悶、胸痛、頭暈、全身無力、呼吸困難等不適感,也有機會發生致命的急性肺水腫。各學會已在2020年陸續發佈公告,提醒須謹慎使用該類藥物,以免引起併發症、危及生命。

臺灣母胎醫學會理事長蕭勝文提醒十大高風險羣孕婦,面對安胎治療安全性要多加留意與謹慎,包含:高齡孕婦、懷有多胞胎、孕前或孕期患有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妊娠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異常、肺部功能異常或氣喘、腎功能異常、自體免疫疾病、孕前肥胖(BMI≥30)、電解質失調,應主動諮詢醫師更安全有效的治療模式,避免發生嚴重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