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智電成錢坑?經部三點說明
由中鋼成立的泛官股售電公司「臺智電」於去年10月23日完成公司登記,額定資本額爲25億元,實收資本額1,000萬元。不過,日前傳出中鋼興達海基「踩雷」,中鋼內部對臺智電的質疑甚囂塵上,擔心成爲下一個「錢坑」。中鋼去年12月31日股價也應聲破底,跌破20元,寫四年來低點,工會更於2日北上抗議。
依照經濟部規劃,臺智電將先購買一定比率的3-1及3-2期風場綠電,再以不同方案,如短年期、少量等方式賣給產業,增加企業採購綠電的彈性。
經濟部迴應中鋼工會指出,首先,臺智電獲民間踊躍參與,除泛官股公司參與,已有六家民營企業包括日月光、東和鋼鐵、長春石化、臺達電等已簽署MOU表達入股合作,其他大廠亦紛紛提出投資意願。也就是說民間公司亦考慮綠電需求及一定程度獲利能力,沒有所謂政府強迫問題。
第二,經濟部強調「只買可使用或賣出的補充性份額」。目前臺智電掌握了至少500MW的企業購電需求,這些需求因爲與泛官股售電平臺合作,纔有機會買得到國際供應鏈要求的離岸風電,完成其減碳目標。股東除可取得綠電外,也會在買賣中賺取一定利潤,且會在確認可行及風險下才進行採購,不會高買低賣,也不會買後無法消化。
同時,部長郭智輝感謝中鋼發起此一公司,也會委請中鋼經營團隊與工會再次溝通討論。在其他股東都加入後,中鋼持股部分會調降,也不會主導這家公司。中鋼公司經評估後,亦可依照實際綠電需求調整持股比例,或轉由其他泛官股或民間公司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