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誠,但不坦白

“圖書館30秒”這個曾經火爆全網的話題,又有後續了。

“圖書館30秒”源於一位知乎答主的發帖,講述她那相戀8年的初戀男友,過去一年都在和另一個女孩分享生活。

男友把分享欲都給了那個女孩,儘管言行沒有任何越軌,答主還是覺得感情出現雜質,與男友結束了感情。

這篇情真意切的帖子,引來60萬網友點贊。

現在,這個話題底下又出現了另一個故事。

一名網友發視頻說:男朋友總是一個死糙漢形象,有一天路過一架鋼琴他就彈了起來,我從來沒有見過他彈鋼琴,這種感覺好神奇,我好像擁有了一個新男朋友。

評論區裡,有耳尖的網友認出視頻中的鋼琴曲:《風居住的街道》,講的是男子愛而不得,最後與不喜歡的人平淡度過一生的故事。

“這是一首鋼琴、二胡合奏曲,他的二胡又在哪裡呢?”

大量網友涌進評論區,細緻入微地扒出這段感情裡的雜質。

試圖力證,男友之所以之前不在女友面前彈鋼琴,是因爲心裡有別的女人,並不愛女友,所以不願意表現自己。

如果“圖書館30秒”是青春傷痛文學,這篇後續就是一個非虛構懸疑故事。

因爲更貼近普通人的生活,引發了兩份截然不同的共鳴。

一份認爲:感情裡容不下雜質,心裡有個影子,就不該再裝進第二個人。

另一份認爲:感情裡充滿了各種雜質,現實就是如此,較真的人離開,不較真的人留下。

感情裡的雜質,在自體心理學概念裡,接近“人性的黑暗面”,比如自私、嫉恨、憤怒、虛榮……

“感情到底能不能容下雜質”這個課題,換句話說,其實是在探討:

感情裡,人性的光明面和黑暗面能不能一碗水端平?

如果端不平,傷害了戀人、動搖了信任根基、帶來一種難以撫平的辜負,這個惡果又要誰來買單?

我有一位女性朋友,老公比她大14歲,還離過婚,而她很漂亮,追求者衆多。我很好奇她爲什麼要選擇這個男人。

她說:“因爲他很坦誠。”

老公追求她時,對自己脆弱的一面非常坦然,這一點打動了她。

我當時理解不了:坦然脆弱有什麼好打動人的?直到自己也結了婚,才知道坦誠的價值,主要在於面對感情雜質的態度。

比如我這位女性朋友,老公的前妻出軌了,深深傷害了他,他一度不相信任何女人。

而她也經歷過男友出軌,對他內心這份不信任感同身受,兩人慢慢成爲朋友,難受的時候經常煲電話粥。

電話粥煲多了,看見彼此也開始耳根發燙。

他會偷偷記下她看過一眼但沒買的東西,買給她做禮物;她也會悄悄記住他愛吃但不會做的菜,特意做給他吃。

她先捅破兩人間的窗戶紙,而他思考了一宿,第二天對她說:

“我覺得所有人都很髒,我和你都不乾淨,但我覺得,你至少不會騙我。”

我和這名朋友探討,她老公當時應該經歷了這樣一個心路歷程:

天真,幻滅,怒火,復仇,修通,釋然,最後做到坦誠。

一開始他很天真,對愛情懷有很多美好的幻想,前妻完美滿足了他對女人的期待,她的背叛讓他的幻想破滅了。

憤怒驅使他敵視所有女性,這是一種復仇體驗。

復仇體驗是指:“向女性復仇”並非只存在於認知思維層面,也存在於體驗層面,是一種不假思索、不經大腦、自然而然產生的感受。

比如,他在路邊看到一個女性翻了白眼,會涌出一種被瞧不起的體驗。

哪怕她翻白眼跟自己沒關係,還是不能接受她翻白眼,沒來由覺得自己被攻擊了,不由自主產生憤怒和敵意。

女性在前一段感情裡受到了傷害,也會產生“復仇體驗”。

比如,覺得男人不可信,追求者都有所圖謀,甚至覺得男人只配被索取、利用、剝削,不可能建立平等的關係。

然而奔向現實的過程中,“復仇體驗”難免會有所動搖。

因爲我們會發現:內心的體驗不一定真實。

就像朋友老公和一位性格高冷的女同事共事,最初覺得她瞧不起自己,合作之後發現她很熱心,工作上非常靠得住。

“原來她並不是瞧不起我,是我誤會了。”

遭受前任傷害的女性,可能也會發現:某個追求者跟其他人不一樣,對自己是真心實意的。

“原來男人也不是都不可信。”

意識到內心的“復仇體驗”很多都是自己想象出來的,人就會進入修通階段,並且發現:

一直活在想象裡,就會一直被現實觸發焦慮,別人的一句話、一個眼神和自己期待的不一樣,都會引發惶恐不安。

這種感受很糟糕,影響了事業與生活,除非完全不跟異性打交道,否則無法避免。

就算想一輩子逃避現實不長大,也不可能活得安安心心。

而解決這份焦慮的唯一辦法,只有繼續成長修通,直到復仇體驗變淡。

這時,人就進入釋懷階段,這個階段的人更顯坦誠。

因爲釋懷意味着:不再逃避現實、一直活在幻想裡;不再恐懼傷害、不敢投入關係;不再因爲伴侶有黑暗的一面,焦慮到疲憊不堪。

哪怕再次被人戳刀子,也只是一笑而過。既然不再警惕傷害了,就沒必要向另一半粉飾脆弱了。

“圖書館30秒”系列話題的發帖人,或許正處在剛剛結束天真、對感情幻滅的階段。大學剛畢業,20歲出頭。

而上文中的女性朋友和老公,已經花大量時間完成了修通和釋懷。那一年她35,而他年近50。

兩者就像一條道路的始末,中間那十多年,囊括了一個人釋懷復仇,逐漸修通的全過程。

細細將之拆解,我們會看到修通有多難。

產生“復仇體驗”的人,會在與現實互動、與現實中的人建立各式各樣關係的過程中,逐漸整理出“爲什麼我會這麼痛苦”的答案。

這些原因中有一部分,不能歸咎於外界攻擊傷害,而要歸咎於自己不成熟、做錯決定。

覺察到“復仇體驗”是一種甩鍋遷怒,我們開始感到迷茫矛盾:我要不要接受真實的女性/男性?

接受,我就要承認自己錯了,那以前這麼多年豈不是白活了?

根深蒂固的價值觀有所動搖,產生的疼痛感無異於“殺死自己一次”;

不接受,我可以一輩子活在幻想裡,但會在同一個坑裡摔跤。

明知道自己這樣下去不可能幸福,還要爲了逃避現實一錯再錯嗎?

這是一個破釜沉舟的時刻,選擇接受,就得把自我推翻、打碎、重新塑造。

與初戀分手後,我曾相親多次,每天都與大量不同男性聊天,大多由我主動。

我心碎了,不想戀愛,主動聊天只是爲了搞清楚:

上一段感情失敗問題到底出在哪裡?爲什麼我期待的幸福沒有發生?現實中的男女關係到底是怎麼回事?

每個人都有自己認清現實的方式,我通過與人互動,也有人通過閱讀大量書籍文獻,還有人通過投入一項熱愛,或者遊遍全中國。

認清現實的過程中,受傷的自體就像長出“觸角”,從自我世界野蠻伸展到現實世界,觸摸真實人性的實際形狀。

在這個過程中,自體會逐漸適應現實,一次次推翻期待與幻想,在那基礎上建立更接近現實的新認知。

這是一場發生於內心世界的盛大革新,自體實現了新陳代謝、優勝劣汰。

革新減緩了“復仇體驗”,讓內在形成一套適應現實的機制,人性黑暗面不再觸發焦慮,而被看作“天要下雨”一樣的自然現象。

“感情出現雜質”就像突降大雨,小孩子會攻擊辱罵老天爺,大人只會默默爲自己撐傘。

有什麼好跳腳的呢?天總是要下雨的。

到這裡,自體就完成了修通。

即使徹底修通過的男女,過日子也會爭吵、冷戰、大動干戈,但經歷漫長的幻滅、復仇、修通過程後,內核不會再因此動搖。

這就是修通的價值:一顆大心臟。

修通的路走得越遠,人的心靈空間就會越寬廣。

最開始一粒沙都容不下,伴侶一次遲到都感到難以忍受;

後來一座沙漠都容得下,伴侶出軌都能心平氣和搞錢帶娃、旅行度假、享受陽光。

不是不較真了,觸犯底線的錯誤還是不會妥協,漸行漸遠的感情還是不會苟且,只是不再被影響心情了。

不是“算了”,而是“看開了”。

而當一個人看開了,能做到坦誠面對自己和他人,就能在穩固、強韌的廣闊心靈空間裡,自洽飽滿地發展自己了。

回到最開始的問題:感情裡,人性的光明面和黑暗面能不能一碗水端平?

或許這個問題本身就是無解的,人性的雙面性,註定無法端平,只能順應。

這裡的順應,其實就是對自己坦誠一點。

當TA讓你感受到被愛着的時候,順應這份愛,趁機滋養髮展自己。

你把這稱之爲自私也好,自強也好,總之,別沉溺在“這份愛永遠不會變,我也不需要改變”的幻想裡,而是主動滿足自己的私心。

如果你爲了維護“沒有雜質”的關係壓抑私心,這段關係其實也是違心的;

如果你能坦然接納私心,承認自己就是一個不純粹的人,也能夠接受對方不純粹的一面,你們的關係會很坦誠、安全、穩固;

而當TA讓你感受到被傷害的時候,順應這份傷害。

想恨就恨,想哭就哭,想逃避就逃避,想成長就成長。

若你覺得被傷害是一件天崩地裂的大事,請盡情地崩潰,崩潰到極點,人自然會去尋求其他滋養髮展的辦法。

比如,閱讀療愈內在的書籍,和活得清醒瀟灑的人交朋友,與一個投緣的心理諮詢師建立長期諮訪關係……

人在逆境掙扎時爆發出來的力道,足以託舉自己的心智更上一層樓。

等到一切塵埃落地,你會變成一種植物,能夠向陽而生,也能匍匐污泥;能夠迎光舒展,也能紮根暗地。

不沉溺於光明,也不受困於黑暗,無論外界有沒有給你很多很多愛,都能安然自處。

到那時,無論感情有沒有雜質,天會不會下雨,你都不會怕了。

因爲有你在的關係,都會是好的關係。

-諮詢師長程能力培養計劃-

正在招募中

還在爲諮詢師之路困擾嗎

還在爲脫落的來訪者感到懊惱嗎

聽聽這門課

是否能打開你的心

作者:芒來小姐,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級婚姻家庭諮詢師,中國心理學會會員,國際精神分析自體心理學協會(IAPSP)會員。

編輯 | 大蝦

BREAK AWAY

01

02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