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場機構跨國對話 歐盟減碳效果最顯著
全球碳市場論壇21日在臺北舉行,倫交所能源轉型分析師靳博陽(左起)、德國排放署(DEHSt)聯邦環境署第五處處長Jurgen Landgrebe、新加坡CIX市場總監吳佳佳、臺灣碳交所董事長林修銘、總經理田建中、日本東交所碳信用市場課長川久保佐記及永智顧問總經理石信智出席探討碳交易市場。(圖/陳俊吉攝)
臺灣碳交所21日舉辦全球碳市場論壇,邀請德國、新加坡、倫敦、日本4大交易所分享碳交易的經驗,碳交所總經理田建中會後指出,各交易所其實先前都有來臺取經過,碳交所纔有幸邀請他們來對話,此次論壇收益良多,可以清楚各國對於碳權的看法。
此次各國出席的有德國聯邦環境署第5處處長Jurgen Landgrebe博士、東京證交所碳信用市場整備室課長川久保佐記(Saki Kawakubo)、新加坡氣候影響力交易所市場總監吳佳佳以及倫敦證交所集團能源轉型分析師靳博陽。
Jurgen Landgrebe博士在論壇中提到,歐盟爲了降低總排碳上限,逐步調高國家排放交易體系(nEHS)的碳排價,從2021年的每噸25歐元,預計到2026年調高到55至65歐元,到目前爲止降低碳排的成效斐然,以1990年爲基準,已經降低的近40%碳排。
雖然碳排降低,但德國也預計將運輸、建築、廢棄物等缺口,納入nEHS,並遵守總量控制與交易的原則,由政策不斷降低總排放上限,再以經濟的方式去減排;目前歐盟也預計在2027年開始EU ETS2,希望在2030年以前達到減少溫室氣體淨排55%的目標(與1990年基準年相比)。
東京證交所碳信用市場川久保佐記表示,日本目前的腳步與臺灣近乎同步,日本每年約有11億噸的碳排,去年10月東京證交所才正式成立第1個自願碳交易機制,開放企業交易政府認證的碳權(J-Credit),已經有265間企業參加,而J-Credit目前主要以節省能源使用再生能源爲主,自然碳匯、農業比例較低,未來也會增加更多碳權商品。
來自制造業極少的新加坡CIX則是介紹碳權拍賣方式爲主,事實上新加坡的碳交易平臺不只1間,但CIX爲巴黎協定第6條(Article 6)中的主要碳權交易所,負責訂定基準價格,舉辦競標活動。
新加坡氣候影響力交易所市場總監吳佳佳指出,在2022年11月首次拍賣來自紅樹林藍碳計劃的碳權共25頓,卻引來30萬噸的超額投標,結算價每噸爲27.8美元,競標方式爲荷蘭標,類似團購,使買家有公平價格。
臺灣碳交所總經理田建中表示,此次論壇能邀請到各國碳交易平臺的代表,主要是臺灣也成立了碳交所以對等的方式邀請,各國的碳交易平臺人員多從原先證交所撥出,目前看來歐盟的減碳成果最佳,而日本比較保守,至於新加坡則比較有野心,希望成爲世界的碳交易中心;除了歐盟國家以外,亞洲國家其實都還在相當初期的階段,在交流後未來在減碳路上會更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