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說上臺後要加關稅 汽車供應商在考慮生產搬遷
1月10日消息,參加2025年度國際消費電子展(CES)的汽車行業高管們表示,全球汽車行業供應商正在研究能將多少產能轉到美國或離美國更近的地方,應對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選舉時承諾要加的關稅。
過去8年間,全球汽車行業已經遭受到美國保護主義的衝擊,其中有特朗普第一個總統任期內實際實施的關稅和威脅要實施的關稅,也有拜登執政期間加徵的關稅和推出的《美國通脹削減法案》。這些無理打壓大多針對中國,比如說拜登政府還提議禁止包含中國軟硬件的汽車在美國上路行駛。
但特朗普的承諾更激進,稱要對全球進口商品徵收10%的全面關稅,並對來自中國的商品徵收高達60%的關稅。去年11月底,特朗普還明確表示,1月20日上任後,將對來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進口商品徵收25%的關稅。
如此高的關稅很難全部轉嫁給消費者,可能使許多在低成本市場生產的汽車零部件變得無利可圖。對中國商品而言,幾乎完全失去在美國市場銷售的可能性。
全球最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博世北美區總裁保羅·托馬斯(Paul Thomas)表示:“任何人都能算清這本賬。”“如果關稅是10%、20%甚至60%……你必須得問,’好吧,哪些情況是合理的,我們該採取哪些行動?’”“實際上,在他(特朗普)上任之前,我們已經開始着手進行一些調整。”
在CES技術會議間隙,托馬斯舉了一個例子:博世目前可能在馬來西亞等市場生產某種電子控制單元,但現在“我們正在考慮到墨西哥或巴西生產……我們已經在這些地區有了業務佈局。”
托馬斯補充說,博世會等到1月20日,再根據實際情況做出“重大決策”。其他供應商和汽車製造商也是這種態度。
在特朗普的第一個總統任期內,他威脅對特定國家甚至個別汽車製造商徵收關稅,通過這種方式來刺激他們提高在美國的產能。
2017年初,當豐田宣佈計劃在墨西哥爲美國消費者生產卡羅拉轎車時,特朗普在社交媒體X上說:“絕不可能!要麼在美國建廠,要麼就繳納鉅額邊境稅。”
一年之內,豐田宣佈與馬自達共同投資16億美元在阿拉巴馬州合資建廠,特朗普宣佈自己“得逞”了。
“首要目標”
汽車行業供應商已經在應對勞動力成本上升、工人短缺和電動汽車業務增速放緩等問題。畢馬威(KPMG)美國汽車行業負責人倫納德·拉羅卡(Leonard LaRocca)表示,由於今年的電動汽車需求可能繼續下降,關稅可能會加劇供應商的擔憂。“他們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現在都在緊縮預算。”
疫情期間,主要供應商開始通過本地化生產來應對美國保護主義和大規模供應鏈衝擊,規避零部件短缺或高額關稅的風險。
拜登政府通過《美國通脹削減法案》後,這一進程加快了。這項法律更多是通過獎勵而非懲戒機制鼓勵英國Dowlais等一大批汽車行業供應商在美國市場加大投資,與申請電動汽車補貼的汽車製造商簽訂合同。但即將上任的特朗普政府計劃廢除法案部分內容。
德國供應商大陸集團(Continental)首席執行官尼古拉·塞策爾(Nikolai Setzer)表示,多年來,爲了服務於附近的客戶,公司在每個地區都實現更多的本地化生產,與其他汽車行業供應商或競爭對手相比,大陸集團“受關稅影響更低”。
但大陸集團正在與北美供應商討論,是否有可替代的本地零部件,便於公司規避關稅。“只要我們能進一步本地化,只要合理,我們就會去做。”
本田在墨西哥的年產能約爲20萬輛,其中80%出口到美國市場。在CES的一次圓桌會議上,本田執行副總裁野原誠司表示,根據關稅水平,“我們可能不得不考慮改變生產地……從墨西哥改到日本,或者從墨西哥改到其他什麼地方。”
他補充道,“我們還沒有確定最終採取什麼措施,但正在研究可行方案。”
對來自中國商品徵收新一輪高額關稅的可能性,進一步推動汽車行業供應商尋找替代來源。爲特斯拉提供電動汽車電池的松下能源早已經着手將更多供應鏈轉移至北美,其中包括通過與合成石墨負極材料生產商Novonix和加拿大天然石墨製造商Nouveau Monde Graphite達成供應協議。
但松下能源北美總裁艾倫·斯旺(Allan Swan)表示,隨着特朗普即將上臺,公司正在加快計劃,從美國製造的電池中剔除所有中國材料。
斯旺表示,目前中國材料在供應鏈中所佔比例較小,但公司目標是“讓供應鏈多樣化”。
“這是首要目標,”他補充說。(辰辰)